第七十七章第章 皇帝又驾崩了(3/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以此为例,使皇帝与朝堂诸公警觉到大寰的粮仓已然生了蛀虫。

    皇帝批复应允。

    然后派遣钦差。

    查了各边镇的粮仓。

    可最后却查了个粮仓殷实,天下丰收……

    岳不群也不是官场嫩雏,如何不知其中道理。

    所以他再承书向上,请求肃清吏治。

    皇帝觉得可行。

    然后重重受阻,抓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官吏下狱后,就结束了。

    朝廷如故做事,一切未有变化。

    岳不群再谏治田亩策。

    这次,遭到满朝百官反对,且大寰诸侯王公也反对。

    所以这份谏议再度不了了之,连施行都没有过。

    这也是岳不群在新东澳任职值守左将十年的缘故。

    其中既有他年纪不足,却也有提起这诸多谏议的因故。

    否则岳不群早该从新东澳调往天京,入六部为主官了。

    毕竟他在新东澳可谓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做了诸多大事,剿了海贼,灭了水匪,平了一回大乱。

    另外还有领兵抗灾,救护百姓数百上千。

    新东澳百姓屡屡赠他牌匾赞颂他的功绩。

    他的大名在新东澳比之总督还要大。

    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乡绅士族,皆称赞有佳。

    当然,恨他的也有,却也只恨他行事,绝不恨他这人。

    凡是见过他的人,与之交谈者,皆敬佩喜爱他。

    即使是他的对手,也喜其人,若非立场不同,定然要拜为“大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好人缘”,岳不群才能在谏议如此多,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后,仍不被弹劾下台。

    时间来到海图历二百二十年,新帝登基五年,天下间的灾害不见减少,反而更多了。

    从南到北,从海上到大寰大地,无处不闹灾。

    大寰的千年国库被掏了个空。

    幸而大寰还有强军在手,大寰朝廷也未曾昏聩到愚笨的程度,未曾亏空过军队的饷银,尚未出现士卒哗变的情势。

    形势还算……不错吧。

    只待到天灾挨过,在大军握手的情况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