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依旧站在比武场上,他在等待着下一位武夫的登场。
刚才与刀客赵卓的交手,陈平安主要伤在了内里,身体上的伤倒并不影响什么,他的武夫真气如洪水决堤般溃散,一时间难以聚拢。
先后又上场了三名武夫,不知是否都是受到了陈平安的影响,每位上台比武的人都不再如前两日那般呼喝,也不再肆意地摆弄自己的花架子,就连台下的看客们也不像之前那般随意叫好,而是屏息静气地去观看每一场比武,直到场上有了胜负结果才会以雷鸣般的掌声祝贺。
在这三名武夫当中,让少年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颇具风采的青年武夫,他没有使任何兵器,和陈平安一般用双拳对决。
对方的境界并不比陈平安高,才是武夫二境的样子,但却有一身粹然拳意傍身,在陈平安看来举手投足之间颇有一股宗师风范。
拳招拳势拳意,顾佑为陈平安讲解的武道三重意象。因为每天不间断地研习撼山拳的缘故,陈平安的拳招拳势拳意可以说都有所建树,但换句话说就是并无一处出彩的地方。一路行来,陈平安有向同境问拳的经历,也有与修士的生死搏杀,更有向止境武夫出拳的魄力,如此这般才造就了三者的齐头并进。
顾佑曾言拳意即心气,不仅可存在于武夫,亦可存在于普通人。心气不坠,拳意自傍身。不知对方经历了什么,能有如此这般拳意。少年郎觉得自己若非有这本撼山拳谱,就并不能做得比对方更好。
三位挑战者之中,陈平安与这青年武夫比武用时最久,交手近两百招,双方拳对拳,掌对掌,愈战愈勇,气势也是愈来愈盛,最终以两人之间境界差距所带来的影响,青年武夫最终没能打赢陈平安,被逼落至擂台下。
陈平安站在台上,对其抱拳拱手致意:“承认了。”
青年武夫也是大方地抱拳回礼,打算就此离去。只是高台之上那报名处的书生,连忙追上那青年武夫,向其递过了祁府家宴的请柬。青年武夫愣了愣,他看向看台处坐着的祁府二管家,只见对方正抚须看向自己,点头微笑致意。青年武夫便不再犹豫,接过请柬后便混入了人群之中。
场下爆发了精彩的叫好声,众人已经看出台上这位黝黑的背剑少年郎虽然没有其他人的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