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正月,红烛镇依旧是年味十足。
日渐西坠,红烛镇主干街道上的红灯笼更显喜庆。各处的居民百姓都是成群结伴地往东南方向走去,那边是一年一度的庙会举办地,喧闹的氛围与高挂的灯笼在指引着人们前行,而红烛镇城隍庙也坐落在那里。
大街小巷的喜庆氛围,感染着再次来到这里的陈平安。这里比起槐黄小镇是相当的热闹,孩童们个个穿着新衣,拿着糖葫芦或是风车在街上嬉笑打闹着,大人们也是放任着他们肆意玩耍,只是不厌其烦地提醒着别摔跤,慢些跑。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陈平安缓步前行,他并也不急于赶路,而是悠闲地四处张望。这种闲适的态度让同样是首次体验庙会的陈吉祥感到无比兴奋,他站在少年郎肩头,对周围的新奇事物充满了好奇,甚至连街头艺人表演喷火的杂技也让他看得津津有味。在这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日子里,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个少年为何身后背着两把剑,肩膀与胸前各放着个玩偶娃娃。
走进城隍庙后,管事的庙祝一眼便认出了几日前来过的陈平安,老人热情地迎了上来,让他们在此等候片刻,然后自己便去到后院通报。
“陈平安,可以啊你,又是认识钟先生,又能让庙祝大人亲自迎接通报,你真是个槐黄小镇的武夫吗?”
司陵望着城隍庙祝往后院快步走去的背影,不禁感叹道。
“我也是沾了别人的光。”
陈平安站在一旁望着城隍庙中虔诚祭拜的香客们,又侧头看了看威武肃穆的金身塑像,也是感叹曹城隍在红烛镇百姓中的崇高地位。
“其实红烛镇内不止城隍庙这一座祠庙,包括入口的土地庙在内,有大大小小五座祠庙。其中与城隍庙相当规模的便是有一座水神娘娘庙,供奉着咱们的邻居玉液江的水神娘娘,只是现在去那磕头供奉的香客寥寥无几。”
“是因为城隍庙的祷告灵验是吗,我看曹城隍好像对前来诚心祷告的香客信徒们都挺上心的。”陈平安询问道。
“差不多吧,你别以为我是勾司文童所以才向着城隍爷这边,其实不是这样的。别看城隍爷生前是大骊武将,生得粗旷,其实他心细得很,那些前来烧香祷告的,城隍爷都会仔细聆听他们的诉求,再观其人心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