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枯黄的树叶在夜风中正簌簌飘落,最里面,是三间呈品字形的住房,我在临海见过,有同学家就住这种院子,算是三合院吧。
中间的是主房,坐北朝南,两边是东西厢房。
都不用琢磨老妇人在哪间房,我和爸爸没等走到地儿,就听到她在西厢房里对小男孩儿连声训斥。
“妈呀,这小老太太比你三姑都邪乎。”
爸爸不禁念叨,我俩走的慢,加上院落太大,颇有一种长征之感。
到了正房门口,爸爸敲了敲门,听到里面说进来,爸爸低头一看外套怎么整理都狼狈,索性脱了下来,只穿衬衫,外套搭在臂弯,这才小心翼翼的拉开门。
我一看爸爸郑重,也跟着紧张,立马扯了扯衣襟,整理了裤脚。
生怕疮口露出来或传出了臭味儿不礼貌。
入目是个厨房,很常见。
我们农村老家的平房也是这样的设计,我问过奶奶,为啥家家都进门都这样,没新意。
奶奶说,农村要烧炕取暖,这样冬季烧火做饭时屋里相连的炕就会热。
有的家还做火墙,用墙面取暖发热,也是这个原理。
只要是灶口不对着外门,就不破财。
一举两得,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站在厨房前,左右还有两间屋子。
沈万通没出来,爸爸对着亮灯的屋子就去了。
屋门开着,爸爸还特意敲了两下门,“沈大师,不好意思,我们……”
没等说完,爸爸就愣住了,“您、您是沈大师?”
我纳闷儿爸爸的反应,挤着朝屋里探了探头,空间挺大,桌柜都很朴素常见,视线微微一转,一个男人正坐在炕边的书桌旁,桌面上放着香薰炉,烟雾袅袅,对上他的脸,我也是一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