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孔融,刘赫吩咐去请刘宣。
刘宣得知刘赫召见,心中大致有了猜测。对于天香阁,刘宣倒是颇为佩服,短短几天时间,就办妥了这件事,实力不容小觑。
书房中,刘宣行礼后落座。
刘宣道:“父王召见,有什么事情吗?” 。
刘赫微笑道:“你已经年满十六岁,再过几年,就要加冠成年了。已经长大了,那就不能老是呆在王府,要出门历练。”
刘宣心中冷笑,美其名曰出门历练,事实上却是康王妃在背后撺掇。
刘赫继续道:“父王找北海相,托请他给你安排了一个官职,让你前往观阳县担任县令,你觉得怎么样?”
刘宣拱手道:“儿子愿意听从父王的安排,让父王费心了。”
刘赫说道:“这件事,孔融已经安排了。接下来,你去找孔融便是。”
“诺!”
刘宣点头,言简意赅的回答。
刘赫微微颔首,对刘宣的态度很满意,提醒道:“要感谢,得感谢你的母妃。这件事,都是他提醒了本王。”
刘宣道:“父王提醒得是,儿子去孔相的府衙办了手续后,就去拜见母妃。”
“嗯,你去吧。”
刘赫摆手,刘宣便起身告辞。
出了书房,刘宣换了一身黑色长袍,直接往北海相的府衙行去。进入府衙,在大厅中,刘宣见到了孔融。刘宣双手合拢,揖礼道:“小子刘宣,拜见孔相。”
孔融摆手道:“宣公子,请坐。”“谢孔相。”
刘宣一撩衣袍,跪坐下来。
孔融问道:“宣公子来,是为了观阳县的县令一事吗?” 。
“是!”
刘宣直接回答。
孔融轻叹了一声,道:“宣公子可知观阳县的处境?”
刘宣道:“请孔相指点。”
孔融主动提及,意味着孔融愿意提点他,否则不会多此一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孔融对他也有不错的印象。
孔融解释道:“宣公子,观阳县的黄巾贼凶残暴虐,而百姓则民不聊生。宣公子去观阳县,前路危险重重,一定要慎重考虑啊。”刘宣面色如常,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