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赞誉,别说张次辅一个文臣,连宣明帝都不能说先帝有错。
既然先帝封的没错,那就证明沈家女眷不按规矩来,甚至打破礼数规矩,是正确的。
那沈玥又有什么错?
她也不是无理乱为,所做之事都能立得住脚,只是大胆一点,出格一点,难道就有罪有错了?
更重要的是,定远侯将她的大胆出格,说成是边关民风,而这种民风的由来,又是因为边关常年受到蛮族侵略,是为保家卫国而产生。
这就将问题的高度一下子拔高了,张次辅无论如何,都不能说这种民风有错。
民风彪悍是对的,那沈玥彪悍也是对的。
辩论直接就被打进了死胡同。
沈玥这才发现,这位定远侯也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物,难怪这些日子在前朝,是他领着朝中武臣与文臣一派争论不休,硬是给沈家拖到今天还没定罪。
“侯爷如此褒奖,臣女感激不尽,但眼下并非争论礼法的时候,还是说回奏报疑点上吧。”
沈玥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说,看向宣明帝,“皇上,臣女刚才的疑点还未说完,既然解释清楚了臣女为何知晓边关情况,可否让臣女继续说下去?”
宣明帝顿时感觉棘手,他本以为沈玥不过民间长大,不懂兵法战事,只要看到奏报上内容,自然会死心认罪。
她一认罪,朝中有争议的武臣也无话可说,沈家的罪名也能很快定下。
文武两派也能止住纷争,一致对外。
但没想到,沈玥竟然熟悉边关战事,连兵法都颇为了解,不但没有死心认罪,她还从奏报中找出了诸多疑点,甚至怀疑到了监军窦元武头上。
这话传出去,岂不更让朝中震荡?
文武两派官员的争论也会更大,还怎么安心驱逐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