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弥漫,而秦将郑安平贪生怕死,竟率2万士卒投降于赵国。这一消息如疾风般传至秦国国内,一时间,朝野震动,举国上下皆深以为耻。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无不摇头叹息。
秦相范雎得知此事后,羞愧得无地自容。他匆匆赶到王宫,在秦王面前伏地请罪,头紧紧贴着地面,不敢抬起,额头上的汗珠一颗颗滴落在地。
秦王嬴稷坐在王座之上,脸色铁青,愤怒的目光仿佛能喷出火来。他双手紧紧握着扶手,关节泛白。但念及范睢往昔功勋卓著,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实不忍加罪于他。
于是,嬴稷强压怒火,颁下严令:“若有胆敢议论郑安平之事者,一律按郑安平之罪名论处。”尽管如此,郑安平留在秦国的家族成员,仍被无情地夷灭三族。(根据读者指正,战国时期最多为夷三族,诛九族是嬴政称帝之后才出现的。感谢那位读者指正)
虽说邯郸之战秦国大败而归,但秦国历经3世之积累,根基深厚无比,国力依然强大。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秦国再度向外展露其虎狼之威,扩张之势如汹涌的潮水般不可阻挡。
与秦相邻的韩国,此前在与秦的历次战争中屡遭重创,如今国势衰微、兵少将寡,正是秦国攻打的对象。
时间推进至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 256 年),秦王嬴稷在王宫大殿中,目光坚定地望着地图,大手一挥,决然下令命秦将嬴摎统率大军攻打韩国。
秦军士气高昂,如猛虎下山。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秦军的刀剑无情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鲜血染红了大地,汇聚成溪流。韩国在秦军的凌厉攻势下几近崩溃,被秦国一路攻城掠地,先后攻克阳城、负黍。
恰在秦国攻打韩国之际,楚国的王宫中,为抑制秦国的疯狂扩张,楚国众大臣面色凝重地商议着对策,最终建议派遣使者恳请周国的周赧王以天子之名号令各国协力攻秦。
于是在楚国使者出使周国,向周赧王说出了楚王的建议。周赧王闻之大喜,立刻在宫殿中召集西周公等人,大声命令西周公集结军队。然而周国由于极度缺乏武器和粮饷,周赧王不得不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他站在高台上,对着众多富户信誓旦旦地承诺,定会以战利品予以偿还。
可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