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畏缩之理?当趁此时机,主动出击,与诸国联军并肩作战,或可一雪前耻,扬我燕国威名!”
栗腹面露不悦,反驳道:“将军不可莽撞。我燕国兵力虽尚可,但与秦国相比,实力悬殊。且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胜负未卜,贸然加入,恐陷我燕国于不利之地。”
其他大臣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点头称是,有的摇头叹息,殿内嘈杂声起。
燕王喜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思片刻后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坐视不理,亦非良策。秦国之祸,迟早会降临我燕国。今赵魏楚会盟,亦是我燕国之契机。”
“传寡人旨意,即刻选派精锐之士,派得力使者前往联军营地,表明我燕国愿加入联盟之决心。但务必与联军商议好我军之职责、利益分配等事宜,不可盲目行事。”燕王喜目光坚定,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群臣见燕王喜心意已决,便不再争执,齐声应诺。于是,燕国朝堂上下开始忙碌起来,筹备着加入联军之事,一场关乎燕国命运的抉择,就此拉开帷幕……
反观赵魏楚三国听闻燕国想加入联军攻秦,起初对燕国之请也有所顾虑,毕竟燕国军队的作战风格与其他几国有所不同,且燕国过往参与合纵之事也偶有摇摆不定的情况。
不过,念及燕国同样能在兵力补充、情报侦察等方面提供助力,多一国之力也能让声势更为浩大,便同意了燕国加入。
于是,韩、燕两国军队陆续奔赴联盟营地。一时间,营地内旗帜飘扬,各国军队虽服饰、装备各异,但眼神中皆透着对秦国的愤恨与对抗秦的坚定。
各国将领开始共同商议作战方略,韩国的强弩手、赵国的骑兵、魏国的步兵、楚国的车兵以及燕国的军队,各展其长,试图拼凑出一幅完整的抗秦拼图。
然而,联盟内部并非毫无问题。各国军队长期各自为战,训练方式、作战习惯皆不相同,磨合起来困难重重。
且各国皆有自己的小算盘,在粮草分配、作战任务等方面时常产生争执。
但在李牧、春申君等将领的协调下,矛盾暂时得以压制,联军开始艰难地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与秦国的大战,而这场大战的胜负,将决定着各国的命运走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