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招商引资(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题上了。

    卢县令也点头表示,韩教谕这个有关钱的问题怎么解决。

    郑如健开口解释道:这个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今年县衙从我家公主作坊也能收到几百贯赋税吧!再从县衙这边挪用一些过来,应该也能够勉强应付了。至于秀宁那一半,就当暂时借给县衙先用着,等以后有余钱再补上就是了。

    至于还缺钱的话,那只能卖地了!相信也能多收个一百几十贯回来。

    韩文理皱着眉头问:郑顾问,你说的卖地,难道是指新城这里的地?

    郑如健点了点头,表示就是新城那里的地呀。

    韩文理见到郑如健点头表示是,于是好奇的问道:现在还是荒山野岭的新城,真的有人会愿意买地吗?

    郑如健回道:现在这样子,当然没有人会买。这时候就需要大家出来发散消息,为新城造势了。

    我们不单要让户县老百姓知道,还要让隔壁周至、咸阳乃至到京城等地方的老百姓知道,这里的户县新城,以后将会是比肩京城一样的存在,谁买地谁赚到。

    等春耕后,我们集合所有服徭役的人,在新城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开辟土地。通过口口相传,自然会有人相信新城的地,有升值的可能。

    单单现在旧城这里的人,如果都买一块地建房屋自住,那么新城也能卖出去不少地了。

    比较爱惜羽毛的陆华明主簿讪讪笑道:这样会不会有欺骗成份?如果新城没发展起来,恐怕我们会被留下历史骂名哦!

    宋书文也笑着说道:如果新城发展了起来,那我们就不是被骂,而是留下千古美名了。

    卢献荣摆了摆手道:只要有人原意来买地,能够缓解县衙在钱财上的不足,以后骂名也好,美名也罢,都不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事。

    郑如健心里暗赞,卢县令果然与众不同和有魄力。如果换做其他官员,肯定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名声。

    于是,郑如健继续说道:有了这些收入,新城能安排做的事情就多了。那么,到时候由谁来负责建新城的协调和人手分配这些,总得有个人出来总管大局吧?

    我可事先声明,今年我重心还是会放在我家作坊那边。如果再兼顾新城的话,就肯定忙不过来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