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青梅(1/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福寿撅起屁股,借着烛光往床下查看。白馒头沾染了污垢,滚落在深处。烛光映衬下更惹眼的是墙面上,一块凸起的青砖。

    外国的夏娃的都经受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更何况是肉眼凡胎的李福寿?

    两只手指捏住两侧,龇牙咧嘴的往外抽拉。

    “嘿呀~”只是半块青砖。

    又将烛火往里探了探,一本薄薄的书正安然躺在里面。

    小心掸去馒头上的灰尘,十分可惜的剥下薄薄的一层外皮,放回布袋。李福寿轻叹一声。

    而床下偶然发现的这本书,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心。

    纸张已经发黄,封面还有虫蛀的斑斑点点。本子很薄,捆绑的线绳已经糟朽断裂。

    但里面的字迹却惊人的工整,干练中隐隐有些娟秀,纸张干净,行行字,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沾染到墨迹。

    在李福寿的印象里,这字写得竟比私塾先生写得还好。借着烛火微弱的光,俯身一页一页的翻看,一个曲折苦涩的故事映入眼帘。

    大历三年,河豫县大旱,时至仲夏更为尤甚。禾苗枯干,随手一碾,即为齑粉。百里之地,庄稼死绝,颗粒无收。

    无水无粮,疫病四起。大历五年,旱情不见缓解,草木兽虫尽已食尽,邻村更有易子相食的惨象。

    吾名薛潇湘家住河豫边界,背靠青山坐拥良田。在当地算得上旱涝保收,库有余粮,几年的大灾过后,族中老幼死伤离散,十有八九。阿娘甚至没挨过第一年,就撒手人寰。

    听闻南方地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食物料,我随阿爹带着所有积蓄,一路走走停停,辗转数月,来到了陈家村。

    阿爹本就身体不好,前些年受了风寒,寒冬将至,肺痨愈演愈烈,能达到此处已是万幸。

    在途中偶然结识一周老伯,乘坐马车,携带家眷,返乡而归。周老伯实在菩萨心肠,见我父女可怜,便一路好生接待。

    阿爹从来不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痴言,自小为我请了私塾先生,故四书五经,也习得不少,不敢说出口成章,持笔成诗。寻常的文言,义理也懂得不少。

    行至陈府,周老伯知我父女无依无靠,赏识我颇有文采,素有孝心,便大开慈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