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消失的卓山镇(2/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酒楼,用当地特产苹果,制成的苹果酪乃是脍炙人口的美味小吃。

    还有引以为傲的手工业,将士穿着军服,缝缝补补是常事,巨峰镇完善商业,开设成衣铺和估衣铺。

    每逢春节期间,更加热闹,来往采办年货,灯红酒绿,是边镇孩子最美好的童年。

    忻阳镇地势平坦,靠近桑格尔河,水源丰沛,土地肥力相对强上一大截,在老翁口中的混蛋都尉上任前,裹腹还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因为揠苗助长,人口流失,土地荒芜。

    卓山镇在四镇中最与众不同,附近山丘有大量硝矿,随着将士偶然闲逛,又发现了冒着地气的深坑,后来找到行家说四周的黄色结晶乃是硫磺。

    卓山镇坐拥两大珍贵原料,开始承接军需火药的制作。军镇当时特别重视,派出上百匠人入驻卓山。每一颗打向北羌蛮子的火药弹,都来自这里。

    矿产资源总归有限,战争又已经平息。两年前,随着中央强制下令,禁止无故开采。卓山镇超然的功能才慢慢消失。

    不知道是不是离着火药太近了,都尉洪响也是沾火就着的脾气。

    他做人的宗旨是,帮理不帮亲,有事说事,没事少扯淡。一向与铜臭气,官场气的其他都尉尿不到一个壶里。连带的整个卓山镇都是又臭又硬的倔脾气。

    北羌蛮子踏破边境,洪响第一个组织防御,主打就是全民皆兵。洪响与北羌有旧仇,永平五年北羌攻入边镇,他二十岁的儿子就惨死在蛮子的弯刀下。

    不提北羌还好,一提北羌,洪响蹦起来就要吃人。

    利用对地形优势,一百军民出城阻击。穷山恶水出悍民,悍民同样心怀大义。

    不等都尉下令,百姓自发拆除家中的房梁,门框,磨盘。遮风挡雨的家成了破瓦寒窑,数十辆大车源源不断运送到城外,分散插入地面,组成独特的拦截防线。

    速度减慢的北羌骑军并未罢休,重型工程车推动,誓要将卓山镇碾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呢!作为曾经的军械重镇,仓库中积压着不少火药,面对清障后的数百北羌蛮子,洪响毫无胆怯,战旗挥舞,数十个火球从天而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