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金口御封为玉米(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臣不敢欺瞒陛下,不过番薯产量虽高,也可做主食,不过储存有些不便。需要切成片晾干磨面储藏才行,三斤多新鲜番薯才能切一斤干出一斤番薯面,而且番薯面的食物的味道远不如才摘下来的时候。”

    徐光启当然不会撒谎,而且奏事清清楚楚,利弊都给说了出来。

    “这都不是问题,一亩地两千斤斤,这就是天降祥瑞!”

    朱翊钧现在可听不进去这些,满脑子就是两千斤。

    别说按照徐光启说的,三斤多番薯能出一斤面,就算四斤出一斤番薯面,那一亩地也能有五百斤番薯面,比起一亩地两百斤出面一百五十多斤的小麦,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你说啥,味道不好。

    你问问那些每天都吃不饱饭的百姓,他们在乎味道好不好么?

    别说灾荒之年,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即便是风调雨顺之年,能放开肚子吃饱的农民又有多少?

    “孙儿恭贺陛下,天降祥瑞于大明!”

    拍马屁这种事,水平高不高是一回事,拍的快不快是另外一回事。

    “臣恭贺陛下,天降祥瑞于大明!”

    徐光启其实也明白番薯对于许多处在吃不饱饭状态下的百姓意味着什么,他刚才之所以要说那么多,只是为了防止皇帝日后算账。

    “哈哈哈,好,等到这番薯成熟的时候,朕亲自前往王庄去收割,朕要亲眼看到祥瑞出世!”

    朱翊钧激动坏了,这么多年了,骂他的人那么多,尤其是这些年天气变得异常,不知道多少人都说他是无道昏君。

    到时候就让你们看看,上天还是偏爱朕这个儿子的。

    “殿下怎么知道那玉蜀黍,哦不,是玉米还未完全成熟之时,可以煮着吃的?”

    出了乾清宫,徐光启不由的开口问道。

    没错,现在玉蜀黍改叫玉米了,这是刚才心情高兴的朱翊钧金口御封的名字。

    “哦,是朕听一个小太监说的,他小时候嘴馋吃过一次。”

    朱由校随口应付了一句。

    徐光启倒也没有再多问,要知道玉米也传入大明几十年了,只不过之前一直在福建等地种植,并没有推广开来。

    若不是他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