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金口御封为玉米(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知道了这玉米和番薯,他也不会想着推广。

    不过现在他倒是信心满满,毕竟有了皇帝钦封的祥瑞,以后想要推广简直不要太简单。

    “徐师傅可是担心番薯数量不足,难以大量推广?”

    看着徐光启有些心事,朱由校大概猜出了原因,便开口问道。

    “都瞒不过殿下,的确如此,虽说这番薯、玉米产量确实高了一些,可要想大量推广,需要的种子确实更多。”

    徐光启笑着点了点头,他确实是在担心的种子的问题。

    “此时徐师傅无须过于担心,不管是番薯还是玉米要种植也得到明年了,这两种作物本就不是我大明所有,到时候徐师傅一道奏折让市舶司放出风去,那些以前只能拿银子来做生意的泰西商人,自然愿意将这两种作物运到我大明来。”

    “我反倒是觉得,徐师傅现在应该好好将这两种作物该如何种植整理成册,以免要推广的时候来不及整理。”

    朱由校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并且温馨提示。

    “殿下放心,这两种作物如何种植,臣早就总结好了,不过修改一番还是需要的。”

    对此徐光启信心满满,既然想到了要推广,这些工作自然是早就做好了的,只是现在皇帝将玉蜀黍更名为玉米,有些地方还是需要修改的。

    “对了,推广玉米和番薯的册子不如就用我之前跟徐师傅说的白话文写作。到时候即便是不识字的老农,也能知道该如何耕种。”

    朱由校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温馨提示有些多余了,不过他很快又想到了白话文,便建议道。

    “殿下言之有理,臣回去之后便好好总结!”

    徐光启眼前一亮,未来推广玉米、番薯面向的是百姓,用白话文确实更合适一些。

    八月十五很快到来,按照惯例这一天皇宫是要赐宴的,不过朱翊钧嫌麻烦,直接改为赏钞,免得那些大臣跑到皇宫来。

    看着早就是废纸的大明宝钞,已经习惯的大臣们倒也不在意,其实如果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谁也不愿意中秋佳节,跑到皇宫吃那顿饭。

    大臣们虽然没来,不过皇家的宴会还是要举办的。

    朱翊钧子女不是很多,后妃活着的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