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在明朝的传教分为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跟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就是利玛窦。
利玛窦之前,便有教士在大明传教,传来传去根本没几个人新。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按照天主教的教义,不允许偶像崇拜,家里不能贴灶王爷的画像、不能供奉祖宗灵位,不能行叩拜礼,不能败孔子,一夫一妻等等一系列与大明国情不符合的教义。
可这个时候大明的百姓,什么神都信,什么送子观音、三清门神、龙王城隍,总之什么都信,但凡你说出这个神对你有什么好处,都是可以信的,突出的就是一个实用主义。
可这都是天主教不允许的,因此没人愿意信奉天主教也是正常的。
利玛窦来到中国之后,研究了这个情况,根据大明的国情,修改了传教方式。
比如他一开始假扮西洋僧侣,可发现僧侣在大明地位不高。
于是乎走起了高端路线,在大明要走高端路线自然要跟文人士大夫打交道,于是他潜心学习四书五经,开始以儒生的装扮示人,着力打造西洋大儒的人设。
这成功让他与一些文人士大夫搭上了线,他也不可以的传教,采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比如时不时说出一些圣经的语录,等到对方感兴趣了,再慢慢的和对方聊这些。
他还用汉文着书立说,阐明天主教义,并尽量援引孔子的话驳斥释、道两教,证明天主教道理与中国古儒所讲道理正相符合。
他认为在未得到皇帝明文准许宣扬天主教之前,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前功尽弃。
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便是他用这种方式拉入教的,而且他知道大明奉行实用主义,于是就开始宣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总之先让自己变得有用,保证自己的安全,再慢慢传教。
这就是天主教传播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除了一些地方的传教士过于激进,总体来说天主教传播的还不错,吸纳的也都是一些上层人士。
自从利玛窦六年前去世,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继任他的是龙华民,字精华,他觉得利玛窦太保守了,我们是来传教的,不是教大明科学技术的。
他虽然在尊重中国习俗方面做了一些让步,可总体来说比利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