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的夏操如火如荼。
一道圣旨也传遍了天下,朝廷新增上海、宁波、胶州三地新开设三个市舶司。
同时所有进出关的货物抽税有所调整,各种货物税率一并发往了广州和月港。
与其一起发出的,还有朝廷将颁布海外贸易准许的凭证,不仅仅是大明的海商出海做生意要凭证,以后外国商人到大明做生意,也需要这个凭证。
每一份凭证不限制船只数量和年限,不过需要缴纳两购买。
商户的船只需要在市舶司有登记,凡是没有登记的船只,一律不得进出市舶司。
这件事情瞬间引起了不少的轰动,对于浙闽海商来说,这是朝廷要割他们的肉。
不过水涨船高的道理,他们比水都明白,除了骂几句皇帝就知道捞银子,也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可对于北方的有钱群体就不一样了,要说北方什么人有钱。
当然是各地的藩王、山西的商人,还有京城的勋贵。
尤其是山西的商人。
他们靠着这些年与蒙古互市,跟女真人做生意,也赚了不少的银子,可谁都不会嫌银子多。
尤其是现在花银子能买散阶,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有了个上得了台面的身份。
以前他们也想插手海贸,可这事没那么容易首先他们对海上贸易一窍不通,对于船舶之类也搞不清楚。
再说了,山西距离福建、广州太远,他们的手也伸不到那里。
可是山东就不一样了,山西距离山东虽然也不算近,可比起福建那可是近的太多了。
大明出口货物以丝绸、棉布、瓷器、茶叶为主。
虽然南方的茶叶出名,可胶州也不是没有茶叶,崂山茶叶,日照绿茶也都是茶叶。
从南方购买生丝在胶州当地加工,再出售,也能多赚一点银子。
至于说瓷器,汝窑、官窑了解一下,那都是河南的产物,运到胶州也比到上海要近一些。
更不用说自从太祖、成祖开始,山西很多人都迁徙了出去,有不少也是去了山东。
虽说现在将近200年过去了,可到当地多少也能找到宗亲。
藩王也眼馋海贸,可想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