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人事变动(1/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四万人,只怕是每年又要多出几百万的支出。”

    听到这个数字,朱翊钧有些肝疼。

    之前辽东不过是六万人,现在一下子增加到十四万,多了八万人,光是军饷每年就要多支出一百多万两,这还不算军械、消耗的粮食,城墙的维修等等。

    真仔细算起来,多出这八万人,大明每年的军费起码要增加两百多万到三百万两。

    “这笔钱不得不花,不过依照孙儿的计算,每年海贸增加的税收应该可以够这笔支出。”

    “而且随着朝廷加大海贸规模,收入也会越来越多,只要渡过这几年,灭了建奴,朝廷的压力也会少很多。”

    朱由校也知道,几百万两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不是一笔小数字。

    “待朕与内阁商议一番,再做决定。”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没想到才有了新的财源,马上又多了一个新的支出项。

    “除此之外,孙儿建议,在辽东推广瑞薯、玉米等作物。”

    “瑞薯、玉米可以供给军粮,秸秆可以养马,如此一来可以减少从关内向关外调拨的粮草数量。”

    朱由校又提了一个建议。

    “徐光启在陕西干的很不错,把他调到辽东,你觉得如何?”

    朱翊钧听到朱由校提起瑞薯、玉米,当即便问道。

    “陕西这几年一直灾害不断,徐师傅才有了成绩,现在离开只怕会前功尽弃。”

    “孙儿觉得,还是让他再待两年,等到陕西局势稳定下来再说。”

    一听这话,朱由校立刻表示了反对。

    相较于辽东,他更加看重陕西。

    只要陕西不乱,大明基本就不会有大乱,辽东的问题也就还好解决。

    否则就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杨镐上了请罪的奏折,请求辞去蓟辽总督一职,朕也觉得他不能胜任。”

    “可眼下,能胜任这个职位的人实在不多。”

    “之前看徐光启的奏折,他似乎对于军务还算精通,若是他不能调动,你可还有其他能推荐的人?”

    朱翊钧看着朱由校,他想在辽东用一个朱由校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