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的奏折送到了京城,引得不少的官员上奏,要求严惩。
都被朱由校以有明旨在前拒绝,清查九边兵额的事情,虽然才刚刚开始不久,可聪明人都知道,此时大概就这么过去了。
朱由校也跟内阁商定,既然九边四十二万足够,那就维持这个数字,并且要求以后不得虚报人数,兵饷还是按照之前的数额发放。
朱由校原本也没想跟九边撕破脸皮,只是让他们把众所周知的事情,摆到台面上来。
经过大半个月的盘查,之前前往各地担任矿监、税监的太监们,主动上交了几十万两银子。
这些数字显然不能让朱由校满意,别说他不信,邹义也不相信。
在东厂的调查下,很快找到了几个贪污数额巨大的太监。对于这些人,朱由校可不会客气,直接命人抄没了家产,乱棍打死了。
其余被吓破胆的人,纷纷按照朱由校的规定,上交了银子。
最后靠着这些税监、矿监,朱由校收上来七八百万两银子,这些人自然也不能再用,全都被朱由校赶回了老家。
有了这些银子,朱由校裁撤了一些没有品阶,岁数在五十岁以上的太监,给他们发了一些养老费,将他们送出了宫。
又将宫里二十三岁以上,闲置下来的宫女也发了银子,送出宫去。
如此一来,皇宫之中,一下子清除了太监2000余人,宫女800多人。
前世他看过互联网上说什么,明朝宫中太监宫女近十万人。
显然这些人对数字没有什么概念,就算这些人只有十分之一住在宫中,也没有地方住。
实际上大明太监宫女总数加在一起也就是一万两千多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在各地的王府、公主府当差,还有一些在南京、凤阳看守祖陵,还有一部分在北京看守各代的皇陵。
真正在宫中的太监宫女人数不过是八九千人,现在算是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
这些事情做完,几乎就是一个月过去了。
十一月十四,是朱由校十五周岁的生日,也是大明的万寿节,这一天朱由校没有宴请大臣,只是赐给了内阁以及詹事府的一些官员银子。
在宫中朱由校也没有大操大办,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