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西学的人,他的很多朋友也都是如此。
朱由校这两年,将他的一些朋友也送到了陕西做官。
至于能做成什么样子,就看徐光启的了。
当然,朱由校也再三告诉徐光启,让他告诉那些人,很多东西必须保密,尤其是对于洋人。
为此,他甚至派了一些锦衣卫的人到西安,做好保密的工作。
好在虽然信教,可徐光启等人骨子里还是文人士大夫,这些日子倒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臣突然发现,像子先这样,在地方上能做很多的事情。”
孙承宗听得出来,朱由校对徐光启的重视,有些羡慕的说道。
“他是处江湖之远,可以做一些朕想做,但是不能做的事情,孙师傅居庙堂之高,可以帮朕把握住大的方向。”
“眼下内阁虽然大部分也都是朕的授课恩师,不过朕真正信得过的人只有孙师傅一人,很多话也只能跟您一个人讲。”
“眼下叶向高等人入朝,方从哲致仕,齐楚浙党势力必定衰弱,东林党会崛起。”
“孙师傅是文坛领袖,叶向高也不是热衷党争之人,有你们从中周旋,朕也能放心不少。”
“昨日见了叶向高,他向朕提了几个建议,不要独断专行,要虚心纳谏、善待言官,这些朕都答应他了。”
“眼下这些御史也都在藩王所在的地方重新丈量土地,朕清闲了不少。”
“只怕等到他们回来,又会互相攻讦。”
“因此朕想,等他们回来,就在全国范围内清查黄册,丈量土地,查明户籍人口。”
“朕总不能当个糊涂皇帝,连自己治下的百姓多少,土地几何都不知道。”
朱由校笑了笑,说了孙承宗和徐光启的不同作用,同时又说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陛下放心,这些事情朝堂之上不会有人阻止。”
“不过地方上,难免会阳奉阴违。”
孙承宗明白朱由校的意思,事先告诉他这些,就是想询问他是否可行,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这是自然,不过事情总是要一点点的做,去年朝廷一年的赋税达到了两千六百万两,朕希望通过严查私盐、增加盐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