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是你向朕进言用天子之礼安葬,礼当其时其事。” “正是微臣。” “博学之人自有博学之用,众臣都言,朕在做着千秋之伟业,何止朕一人,是列位总裁,是数千儒士,你这个新总裁,要往朕的伟业上多添砖、多加瓦啊。” “臣在所不辞。”“起来吧!”
“臣胡俨参见陛下。” “又一个博学之人!”永乐很高兴,胡俨和解缙除都在翰林任职外,两人还都是内阁阁臣。胡俨之博学不仅是在《诗》《书》等儒学经典的阐释上,儒学之外的天文、地理、 律历、医卜等在别人看不上眼的边沿学问,在他眼里也是一门门正经的学科,愿意投入更 多的精力深究细览,曲径探幽。
出于好奇,永乐即位时还故意让这位儒臣到钦天监一试,那些在钦天监任职多年的官 员也不得不叹服了胡俨在象纬、气候学上的造诣。以这等综合的大才学任职掌察天文、厘 定历法的钦天监,实有些屈才,于是以解缙之荐任胡俨为翰林检讨,后来到太学生所学的 国子监任了祭酒。
道衍说:“编修中于天文、律历方面人才尚少,诸书取舍便有了难处,胡俨任总裁, 会带起一批人。皇上大兴文治,文人生逢其时,天下盛矣!”
“臣当竭尽心智以报陛下。”胡俨匍匐道。 “起来,起来,用你之才,修好类书就足够了。” “王褒、王恭参见陛下!”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两个编修一起向皇上行礼。 “免礼!”笑意写在脸上,喜悦漾在心头,永乐步履轻松,已到另一个房间落座。在众儒臣簇拥下,他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仿佛二十几岁的青年,迎着初升的朝阳,意气风发。 永乐个头中等偏上,身材匀称,一副长长的美髯,垂在胸前;双目炯炯,顾盼间,流动着深邃、智慧的光波。今天来见修书的儒士们,为示亲近,特意穿了一身便装:头戴乌 纱折角巾,身着盘领窄袖黄袍,腰束透犀玉带,四十多岁的年纪,俊逸潇洒,风度翩翩, 似乎天子的形象在这一刻就定格成了他的这个样子。
从在北平做燕王开始,他就接触了不少儒士,无论是以天下为己任、志在经邦济世的, 还是长于诗词歌赋、醉心山水的,抑或是奇奇怪怪的不文不武、相士僧道之辈,不论是哪 一种人,只要是以学问见长的,他都愿意交往,获益匪浅。但碍于森严的祖制所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