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不群。或至夜半时分,勤慎不懈可圈可点, 为朕分忧,为民惠爱,裨益不在尚书之下。”
永乐环视众臣,今日所言,就是要树立榜样,荣耀干臣,“着赐杨荣、解缙等七名阁 臣二品服饰,以示褒奖!”解缙居首,七人齐刷刷出来谢恩。
建立内阁是永乐的首创。 洪武初年,实行中书省制和大都督府制。丞相统率百官,为中书省之最高长官,署理全国行政事务;大都督为大都督府之最高长官,署理国家军政事务。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 郑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等都曾做过丞相;大都督一职由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侄子 朱文正担任。十几年过去了,太祖嫌丞相事权太重,处处掣肘不说,吆三喝五,前呼后拥, 简直就成了第二朝廷。
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从此废除中书省,以法定形式规定,不许再 设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提高 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对皇上负责;后来又担心部权过重,还会危及皇权,遂对应六部设 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六到十二三人不等,首领官都给事中,才正七品。 品秩不高但事权很大,不但有谏议之权,还有弹劾和监察之权,对六部加以牵制和监督, 且比六部离皇上更近,就是和内阁一样在大内办公,皇上随叫随到。
军政大权更不能忽视,亲侄子也不能放心,更不能放过。和杀胡惟庸前后脚,以“亲 近儒生,胸怀怨望”,朱元璋乱鞭打死侄子、大都督朱文正,分大都督府为前、后、左、 中、右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府,各管辖数省军队,而任职、简练之政令皆由兵部。
五府、六部及执掌风纪监察的都察院、专典刑狱的大理寺、上达章奏的通政司皆对皇 帝一人负责,自此,太祖再也不用担心大权旁落了。大权不再旁落,接下来的困惑是,面 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和政事,他一个人根本处理不过来,何况他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不 久,他就不得不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等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就 是辅助他处理全国事务。
建文四年八月,刚做了一个多月皇帝的永乐就感觉到了庶政的庞杂和繁芜,漫无头绪,永无穷尽,一个人无论如何应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