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设内阁微臣预机务 开科举星宿聚翰林 (1)(4/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了。于是,也用起了父皇使用殿阁大学士的作法,命召 对称旨的翰林院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称为阁臣。因人手太少,还 是顾首不顾尾,很快又命侍读胡广,编修杨荣、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值文渊阁, 七名阁员一起,基本上能把那山堆的事摆布开了。虽都是六七品的小官,待遇却迥异于众 大臣,大内就餐,朝夕侍立,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兼备顾问,那是天子近臣啊,也不 免引起很多人的眼热。

    七人入值后,把全国各地的政务、军务分为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排列起来,且在许多 冗长的奏章前都作了节略,使皇帝能够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永乐一下子轻松多了,所以 他对阁臣的辛苦和辛勤最为了解和称道,更因为常在身边的缘故,较外臣就有了更多的亲 近,有时到了夜半十分就寝前仍赐坐榻前,议论机密重务。

    要说永乐选人的眼光也是洞见万里的。文辞华章,议论风生,当首推解缙,机枢之事 不误,兼职大类书总裁官的事也是驾轻就熟,很让皇帝满意;杨荣机敏干练,表里洞达, 于山川形势了然于心,长于军政,放眼高远;杨士奇举止恭谨,学行高雅,忠义激发,正 气凛然;黄淮论事如立高冈;胡广为人能持大体;金幼孜长于文学;胡俨通天文气候之学。 高矮胖瘦,各有所长,小到丛脞细事,大到宏政方略,参谋顾问,拾遗补阙,成就万全之 策。永乐之兴奋,溢于言表。所以他曾在多种场合多次夸赞几位阁臣,并和蹇义、郁新、 夏原吉等尚书们也说起过七人考满的留任之事。

    “陛下,臣有一议欲奏,不知当否?”永乐还沉浸在内心的欢喜中,翰林院编修杨溥 远远奏道。永乐居高临下,扫视众臣,每人每天言一事,数百臣工就是百事,一年下来就 有了几万件国计民生之大事,政无壅蔽乃朝廷之福,天下苍生之福。

    “朕也是古之贤明帝王的作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皇上,”杨溥略往前走走,他很羡慕受到旌表的阁臣,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去年,直隶、北京、山东、河南遇水旱之灾,各地虽按圣上之意开仓放粮,却遇到了新的不 便。灾地官仓或是不足或是空虚,赈济所用需从远处调用,甚时,远水不解近渴。臣考查 旧事,洪武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