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曾定制,每县四境均设官仓,岁丰时以官钞籴谷,以备岁荒赈贷之需。又 于乡间修筑滨江及近河堤岸,开浚陂塘为官田,所收粮谷也入官仓,以备水旱之灾。”
他偷眼看看,皇上和大臣都在认真聆听,遂加重语气,“然数十年来,因有司庶务日 渐繁杂,便民之事反倒猝不暇及,一遇灾荒,东筹西挪,莫知所措。近闻南方官仓十有九 空,甚者连仓都没了。至于农事,更不堪言,堤岸坍塌,闸坝损坏,原所开陂塘也多被土豪侵占为私田。臣以为,须令有司遵依旧制,除被灾郡县外,凡丰稔之地仍用官钞籴入谷粟,以备荒年。其政绩纳入吏部三年考满,由按察司及巡按御史勘验实绩,欺弊怠事者一 律治罪。”
一语中的,实实在在的民生,有了这样的臣子,何愁耳边不闻恤民之声。永乐心中一动, 斯民小康不是他自己的事,事关大明千秋万代,他日立了太子,太子身边有这样的人才妥当。
他默默点头,问户部尚书:“郁新有何见解?” “祖宗的恤民之法考虑长远,无可厚非,然施政已久,人心玩忽,非下力整治不能复归原途。故而臣赞同杨溥的奏议。” 郁新是个老成持重的人,在任职户部的十年里,运筹度支,国用不绌,又因其人坦荡无私,时论颇高,称为廉勤能的高手。他的最大胆的主张是将亲王的俸禄由每年五万石减 为一万石,郡王们依次递减,可谓胆识过人,高瞻远瞩。永乐做藩王时对郁新的此举很不 以为意,及至即位,看法则迅速转变了。是啊,一代一代下去,王爷日多,甚至有一天会 数不胜数,开国之君时不予规划,后世则后患无穷。所以,永乐一即位,就把建文年间回 家养病的郁新找回来仍旧做了户部尚书。
“先帝尝言,”郁新又向皇帝拱拱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杨溥所提切中时弊, 利国利民,臣以为新君嗣位,最宜雷厉风行。”
永乐看看工部尚书黄福、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见他们无话,颁旨道:“着户部、工 部移文各布政司,恢复官仓,修浚堤岸陂塘;着都察院遣御史分巡天下,有司奸贪、尸位 素餐、有旨不行者一律逮治。”
“臣有二事请皇上圣断。”礼部尚书李至刚出班,“其一,国子监北方岁贡之生员虚 度光阴,入学数年仍不能中试,按例当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