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上看得起老臣和爱女,”徐达赶忙站起来,一揖到地,“老臣何德何能,小女 何其有幸,嫁入皇家,光耀门庭,一切听凭皇上做主。”
燕王朱棣和魏国公千金徐仪华的婚姻就这样定了下来。洪武十年,十七岁的朱棣和 十五岁的仪华举行了大婚庆典。婚后,二人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一时吸引了皇宫内外的 众多眼球。陪王妃回娘家或是徐达在北平时,燕王还不失时机地和久经沙场的老岳父探讨 战阵兵法,把平日所学、所思、所得的体会和盘托出,和老泰山交流,谦逊而恭敬,因而深得魏国公喜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徐皇后轻轻诵起了曹操的《短歌行》,略有些伤感。
“仪华何出此言?只有到了坤宁宫,朕才有了家的感觉,你要看朕无家可归的笑话 吗?”永乐有些吃惊,半是玩笑半是真。他认为,皇后染疴,也不过疥癣之疾,没什么大 不了,怎就到了人生几何了?先说草木,又说朝露,意味着什么?
“皇上,”仪华轻轻把永乐搭在肩上的手移开,攥在手里,“这些年,大喜大悲、忧 思难忘的事太多、太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又是他们同甘共苦的二十年。
洪武十三年,十八岁的徐仪华随燕王就藩北平。这期间,多少辛苦,多少坎坷,多少 沧桑,她心里太清楚了。乍来南京,做了皇后,身心却每况愈下,能不忆北平?
洪武十八年,父亲辞世,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老公爹太祖皇帝做了手脚。想起那些无 缘无故被杀的武将,她不能不信,又不敢相信,只得把苦水咽到肚里。
哥哥徐辉祖袭爵魏国公后,却又总和丈夫燕王别别扭扭,这个扣她解不开。一面是哥 哥,一面是丈夫,让她舍谁?夹在其中难死了。
建文元年,燕王起兵靖难,说实在的,她心里不赞成,她明白什么是“大义”,但刀 架在脖子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朝廷的大兵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燕王府,她能弃夫 去投奔朝廷吗?当然不成,丈夫赴死,她也愿引颈就戮。相呴以湿、举案齐眉的夫妻情分 比什么都重。所以,她的选择就是和夫婿生死与共,宁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坚定地站在 夫君一边。她为自己选择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