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下江南钦差治水患 上条陈诸生献锦囊(10)(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水,多余的溪水、湖水进入大黄浦,奔流到海,湖水为害农田之事一去不复返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东、北两面有着大山阻隔的太湖之水在夏原吉一班人 的疏治下,已顺江东去,再不会有前日的桀骜不驯了。俞士吉突然蹦出了辛弃疾的两句词, 虽然曲解了辛稼轩的意思,但又和他此时的心境完全吻合。

    袁复督浚的吴淞江工程任务最重。夏原吉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了这里。按照疏浚方略, 避开了吴淞江下游完全淤堵的河段,开挑了由吴淞江中游直达刘家河的下界浦、新洋江等 大浦;又开挑了淀山湖至吴淞江的千墩浦,以缓解大黄浦下游的水势。此外,又对吴淞江 的上游进行了疏浚,并严督相关州县召集民夫依式构筑圩岸,各大浦之间维系农田、利于 排蓄水的、堤土坚实的横塘纵浦比比皆是,到处都有适时启闭的闸门。允许百姓于堤上种 植了有利于强固大堤的蓝菜,既可养堤,还有一些收入。

    夏原吉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学过水利,县学不会教这些,京师的太学也不会,国家也 没有这样的学校。但他的使命就是学校,百姓的安危就是学校,他的完成使命的责任心使 他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水利工程师。博采众长,集思广益,长时间踏勘。他成功了,顺利 完成了这千古一浚的伟大工程。几百年过去了,今天的黄浦江依然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恐怕没有人记得夏原吉了,但黄浦江记得,太湖肯定也记得。

    夏原吉的太湖工程基本完工,河流疏浚,塘浦修好,万事俱备。但老天爷却和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去冬今春,几乎无雨,方便了河工却耽误了农时。非涝即旱,百姓无米下锅。望着陆陆续续拄杖上路行乞的百姓,袁复愁眉不展,知县周枕、苪鲇更是急得团团转。 原吉说:“苏、松、嘉、湖四府一样都有春旱之虞,我来治水也是治旱,令四府上游浦塘开闸,统一调剂使用塘坝之水,并调集籽种耕牛,保证百姓春耕。同时上疏皇上,发 粟赈济,圣旨未到之前,先开县里官仓,朝廷追究下来,由我担着。”

    “尚书之意甚好,只怕这地方有司……”俞士吉瞥瞥周枕、苪鲇,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大黄埔完工后,他又受命巡视湖州等府,地方上是否依令而行了,他不清楚,颇有些 投鼠忌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