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着人起草文书,以本钦差名义走加急移文山西、山东,速以本法捕治,不得再有 半刻耽搁。”众人出去,夏原吉继续部署三省救灾事宜,要求各郡根据时节,种一些生长 期短的豆类或时蔬。王文政应承着,安排着,却不愿走出商丘县衙,仿佛,夏原吉就是他的救星,有了夏原吉,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他愿意像一个坐在书堂里的小学生一样领承老师的教诲。 “赈济用粮有什么考虑?”夏原吉关切地问。 “卑职粗算了一下,”王文政赶忙一拱手,挺直腰杆,朗声道,“河南三十一万余户、一百九十多万人,半数府县遭灾,约近百万人。依每人每天近于维持的半斤计,每月约需 八万石,到明年入夏,小一年的光景,总需用约在八十万石左右。现全省官仓存粮三十万 石,义仓存粮十万石,还有四十万石的缺口需朝廷予以调剂。”
“坐下说话。”夏原吉见他心里还有一本清楚账,心绪平复,语气也缓和了,这样看来,王文政倒也不是什么庸碌之辈,欠缺的是治国理政的办法。
他说,“隐灾不报,只求政绩,是皇上最恼火的事。你也知道,这几年问罪了不少省、 府、州、县官员。孟子尝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皇上长忧百姓劳于耕作,衣食 艰难,故有司尽心于民,民尽心于田稼,所谓安居乐业才是根本,才能为皇上分忧。”
王文政诺诺连声。他是洪武二十年以后的进士,先在吏部任观政、司务、主事,再任考功司的员外郎。革除之际新旧交替,人心惶惶,朝不保夕,许多衙门都瘫痪了,大家都在窥测风向,没心思做事。王文政却一心一意做好分内之事,兢兢业业,波澜不惊,让时为侍郎的蹇义大为感动。蹇义任尚书后,荐他到河南,皇上一高兴,直任了左布政使,可 谓仕途通畅,一帆风顺。缺少地方上的避灾之法也就在所难免了。
夏原吉也想起了这个人,想起了他过去的一些事,内心里也就有了几分亲近感,他说: “敢于报灾是一个地方大员的担当,有了这份担当,心中就有了百姓,有了做成事的前提。 赈济用粮亏欠部分由我向朝廷请示,四十万石会陆续到达。重要的还是度灾之后,怎样引 导百姓自救。战国时李悝曾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他作了一个示范,为田六百万亩,治 田勤谨则亩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