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筹粮秣君臣议兴屯 拢人才翰林建八馆(2)(2/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何?”

    解缙被贬,胡广已升任翰林学士,执掌翰林院,春风得意。 “光大所虑甚是,积年内附者或因没有草场、田地或因不习惯而复回大漠者,不是杀人越货的叛逃,朕都不介意,或许是朕思虑不周,蒙人未适其意,光大提醒,今后此事合 当如此。”

    他略一思忖,面向长于军政的阁臣杨荣,话锋一转,“还有一事需劳勉仁办理。近日, 甘肃总兵官何福奏说鞑靼鬼力赤、阿鲁台为瓦剌所败,迤北王子、国公以下十余人率所部 进驻亦集乃,请求内附,你以钦差去佐理何福安置,虽以和为上,也要观其诚意,既不可大意而轻取其辱,亦不可鲁莽而拒其诚,失了远人的心。何福武人,朕担心其思虑未周, 所以遣你。”

    “臣遵旨,一定不负圣望。” “皇上,有几件事关僧人的事还真让人挠头。”蹇义拱手道,“嘉定县说,过去县里有六百多个僧人,现在只有三百人,要求以愿意为僧的人去补充。浙江等地军民子弟少壮 有一千八百多人披剃为僧竟到京师请度牒来了……”

    “可恨!”不等蹇义说完,永乐已怒不可遏,“国家之民,耕作农桑,下出米粟以养父母,上缴租税以供国用。连为国流血流汗的官军都在屯田自养,僧人却在坐食于民,不 劳而获,于身家何补?于国家何益?按皇祖成宪,少就少了,一个不补。”

    他缓了缓,又道,“你刚才说,竟有上千人来请度牒了?朕记得,太祖年间定制,年 四十以上才许出家,今日犯禁者竟如此之多,这些人眼中还有父母、还有朝廷吗,此等无 君无父之人不予惩戒,大明律法又有何用?前日,金忠跟朕说辽东、甘肃屡因战事而兵员不足,正好将这一千八百人带到兵部去编入军籍,发往辽东、甘肃戍边。”

    永乐迟疑了一下,意犹未尽,“由礼部移文各郡,但凡军民子弟、僮奴,自己削发为僧的,连同父兄一起发北京替别人种田或去卢龙牧马寺牧马,主僧擅自收留者同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