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汉王骄狂金陵闹鬼 解缙放才长江沐浴(2)(3/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乃至两个人后来的发展已见端倪。但两个儿子敏捷的才思还是让父亲眼睛一亮,他既为自己 骄傲,也为江西骄傲。看着两个乖巧、聪颖、赤裸着身子对诗的孩子,满意地笑了,就想着说点儿什么。

    一阵清风掠过,略略有了些寒意,解开把衣服从树上取下,围在腰间,拉两个娃子在 树下坐定,看着远方,仿佛陷入了家乡浓烈的学风中,缓缓言道:“江西自古有读书的风气, 官府重教,世风重学,大大小小几十座书院,才有了江西士子每每为人称道的金榜题名啊!”

    江南士子学问的滥觞可远溯至东晋时期。西晋灭亡,一大批中原士子随了晋元帝司马 睿南下,开启了南方从蒙昧到文明的进步,但学问的长足长进则是在八百年后的南宋时期。金兵南下,烧杀掳掠,一路上势如破竹,以至将宋朝的两个皇帝徽钦二帝都掳到北国 坐井观天,黄河流域赤地千里,中原大批名门望族蜂拥着随宋高宗赵构南迁,先到金陵, 还是呆不住,又退到了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终于在温柔之乡的杭州站稳了脚跟。于是, 悠久深厚、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在过去的所谓荒蛮之地生根开花,产生了儒学发展史上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朱熹和陆九渊,两个人在鹅湖书院一场学问的辩论之声远播千古,把江西、把南方学人的读书思辨及务实之风推向高峰。

    那一年,为“四书”作注的理学大师朱熹和“吾心便是宇宙”的心学大师陆九渊就各自学问优长异同在江西鹅湖寺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天的论辩,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学问本身并无胜负之分,尽展所闻而已。名家聚徒授业,书院林立,风行讲学,重视学问之风却激荡了几代江西人。元世祖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政权稳固后,大举南征,把南宋小皇帝 追得跳了海,触角遍及南方,这种宽泛的学风氛围再也没有了。元世祖还别出心裁,把他 最后征服的江南人定为最低等人。蒙古人为第一等,西域的色目人为第二等,北方的汉人 为第三等,长江以南的汉人为第四等。歧视南人,也就歧视了学问,传道、解惑的一部分 书院废弃了,一部分变为官学,各类思潮和见解受到了极大的压制。

    大明王朝建立,开科取士,士子们抬起了头,民办书院之风虽没有随风而起,但诗书之乡的上千年积淀让江西学子受益匪浅。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