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鹰娑川苏定方鏖兵,天山下西突厥丧胆(1/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接上回。

    阿史那忠打着唐军旗号,一路向西。

    正如李昭等人所料,之前阿史那特勒已经把西域各附属国的西突厥驻军都抽调到前线,这才凑齐十万人马,如今西域各国只靠自己单薄的军事力量如何抵抗大唐铁骑。

    说是国家,其实西域诸国中龟兹已经算是强国,其他国家还不如龟兹强大,都是国小兵少。

    当然了强与弱都是相对而言,这些国家放在东亚怪物房,放在大唐、吐蕃、西突厥这样的庞然大物身旁自然是小国,但是要放在欧洲非洲那也是妥妥的强国大国。

    况且古代没有先进发达的交通工具,劳师远征,奔袭几千里全靠人力马力综合国力,因此不能否认汉唐开拓西域的伟大壮举。

    作为降将的阿史那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西域各国一看这小子原本是西突厥将领,降唐之后都有如此待遇,那我们本来也没怎么得罪唐朝,现在投降应该也没问题。于是西域三十六国纷纷向唐军投降。

    从龟兹国向西,经沙雅、摆音、姑墨、温宿、一直到疏勒,一千五百余里,一路举起降旗,各国争相归附大唐,那场面就像赶大集似的,生怕去晚了买不到东西。

    李昭都没想到,自己以两万骑兵就能轻松横扫天山以南,大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

    而李道宗那一路则有些辛苦,需要横穿沙漠,唐军饮马血止渴,降天兵于于阗城下,于阗国举国震惊,开城投降。

    于阗国以东的西域诸国,渠勒、扜(音同乌)弥、精绝、小宛(音同鸳)等自此与西突厥断绝联系,只得归顺大唐。

    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前文书提到过,自古小国要想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那就只能做墙头草,随风倒。

    西突厥强大就归附西突厥,大唐强大就抱住唐朝的大腿。

    李道宗率兵向西与李昭在疏勒胜利会师,两方军马相见喜不自胜。

    不过二十天,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疏勒以东半个西域尽归大唐版图。

    西域一战已经超额完成战略目标,为大唐帝国拓地千里。

    就在李昭等人一路势如破竹之时,一场真正的较量已然在可汗浮图城外悄然展开。

    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