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与苏盟合作(3/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建交的国家不少,米国就是其中之一。

    两国悄无声息的建立外交关系和合作关系,让欧陆国家再一次见识到了伊班牙的影响力。

    皮卡韦亚和苏盟官方达成合作后,在乌兰地区建立移民宣传队,沿着第聂伯河饥荒重灾区征募移民。当然,苏盟派来的官员是积极帮助。

    在诱人的条件下,大量的乌兰女性自愿报名,一些父母将孩子和成年的儿子送走,他们知道,在乌兰,活不下去。

    其他非重灾区的乌兰人蜂拥而来,他们向往更好的、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最终,苏盟硬塞两百万30岁以下的妇女,两百万12岁以下的饥饿孩童。在苏盟看来,3000万乌兰人,去掉这些人,将会出现人口骤降的情况,这符合他们的计划。

    乌兰是欧陆粮仓,应该掌握在苏俄人手里。

    至于青壮,苏盟象征性给了二十万人。

    皮卡韦亚没想到苏盟来这一手,严重超标,他不得不发电报给首相,让国内给一个决策。

    苏盟要求伊班牙不能宣传此事,并且要求移民的妇女严格保密。

    皮卡韦亚自然答应,这种事情,不需要去说,未来苏盟有变,再提也不迟。

    马德里。

    埃尔南德斯来找林奇,将情况汇报一遍。

    林奇没想到斯塔林这么精明。

    不过,对伊班牙来说,确实超标了。

    林奇和埃尔南德斯及农业大臣商量后,发现能应付得了。

    为了国内的光棍,林奇大手一挥,同意了。

    就这样,双方再一次签订各种协议后,移民开始上船,通过黑海前往伊班牙。土鸡国得知伊班牙的动作,狠狠敲诈一笔,对此,皮卡韦亚无奈接受,支付过路费一千万米元。

    林奇气得牙痒痒,表示有一天,他一定要将哈士奇大卸八块,以泄心头之恨。

    除了乌兰移民,汉斯国和巴尔干地区的移民蜂拥而至,让伊班牙的移民指标爆满。

    林奇让内阁积极应对,除了农业外,优化工种结构,扩大商业范围,鼓励小资家庭的本土民众走向商业和服务业,让出一些工人岗位和工厂岗位。

    伊班牙的举措,在其他国家看来,无疑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