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外交变局(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种挑刺推脱,计划失败,鹰国有一部分责任。

    “好的,总统。”巴尔图信心满满。

    鹰国和高卢国不谋而合,于是,巴尔图和西蒙飞向罗马。

    经过一番的经济利益交换,鹰国、高卢国、罗马国于一九三四年二月十八日发表宣言,保障奥地利的安全和完整性。

    墨索尼得到了实惠,外交政策偏向鹰国和高卢国,他发现,两国为了对付汉斯国,真的会舍得。他感觉伟大的事业正变得顺风顺水。

    先是伊班牙提供了先进坦克,后是利比亚发现石油,现有高卢国和鹰国主动送上利益,他认为,‘帝国梦’的进程要加快了。

    墨索尼发现自己可以利用汉斯国的威胁,让高卢国和鹰国不干涉自己对东非动手。

    于是,墨索尼加大动作,派人前往奥地利和匈牙利,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让高卢国和鹰国看到罗马国的实力。

    同时,墨索尼秘密下达军事准备,提前布局东非。

    浠特乐看到高卢国和鹰国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对他来说是个大麻烦。两国不好好发展经济,整天想着围堵他,令他很不爽。

    他必须想办法打破两国的一致性。

    他深知鹰国的尿性,那就是一贯主张大陆均衡策略。目前,相比汉斯国,鹰国最担心的是东方的北极熊,不,应该说,从苏盟建立以来,欧陆无时无刻都在忧虑。

    高卢国想要拉拢苏盟对抗汉斯国,而鹰国自然不乐意高卢国和苏盟在欧陆增强话语权,所以,在促进‘东方公约’时,鹰国的态度十分消极。

    这让浠特乐有了化解的机会。

    为了分化两国,浠特乐派里宾特洛甫前往鹰国,表态示好,缓和矛盾。

    同时,浠特乐在国内大肆扩散反苏言论,迷惑鹰国,让鹰国认可汉斯国反苏桥头堡的作用。

    在里宾特洛甫前往鹰国不久,罗马、奥、匈三国签订《罗马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在经济上三国建立密切的贸易关系;在外交上,三国采取协商;在军事上,罗马承担保障奥地利独立和不受汉斯国吞并的责任;奥发生内乱时,罗马进行干涉。

    这份协定,让高卢国和鹰国窃喜,在围堵汉斯国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帮盟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