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米国计划(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诉他们,要么签字,要么换人。”罗斯福给赫尔一道强硬的圣旨。

    在美洲一体化上,米国不会让其他国家有捣乱的机会,即便是加勒比海域的国家和一些小国,也要进入条约,不能出兵,但能防守吧。

    以米国的战略条件来说,拉丁美洲国家保持中立,对米国是最好的。然而,罗斯福担心协约国不按常规出牌,偷袭墨西哥、古巴等一些离米国比较近的国家,拿到前进基地。

    格陵兰和冰岛的军事据地,对米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若大战爆发,必须第一时间打掉。

    在安排赫尔之后,罗斯辐召见海军部长,要求增加海军预算,并向各大造船厂下达订单。用罗斯辐的话来说,米国的海军太‘弱小’,在未来一到两年,要增加十艘航母和十艘战列舰。

    过去一年,米国增加了五十艘战舰,其中包括2艘航母、3艘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所以,米国主力战舰增加到18艘战列舰、8艘航母、45艘巡洋舰。

    米国航母乃是‘约克城’级,相比伊班牙-高卢的‘马德里’级没有明显的差距,舰载机75-59架,应该和‘马德里’级相差不大。

    从鹰国海军将领福布斯的描述中,可以大致预估出来。伊班牙-高卢的航母配备了护航航母,所以舰载机看起来有很多。

    以米国的实力,这样的护航航母可以来几十艘、上百艘。

    控制了海洋,米国便能拿到胜利的基础。

    陆军方面,米国陆军在持续建设中,已扩大到60万人左右,各师正在加紧训练。在坦克、飞机等战略武器上,米国正在加速创新研究,赶超协约国技术。

    米国生产的坦克和飞机,大部分送到了苏盟,提高苏盟的实力。

    在欧陆紧张的气氛中,米国大选如期来临。在老油条罗斯辐的积极努力下,最终击败共和党推选出来的候选人威尔基,以绝对领先的优势第三次出任总统。

    这种情况不难预料,1940年初,罗斯辐提前换下了中立主义的军方部长,将共和党派的干涉主义阵营拉拢进来,顺利通过第一次兵役法案和援助法案。

    罗斯辐有部分对手帮助,又极其老练,想不赢都难。

    罗斯辐在第三次任期的第四天,要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