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军战机形成不小的威胁。
双方激战四个小时,苏军的反击宣告失败,被反推到两公里,失去制高点。激战中,伊军的步兵浮桥和坦克浮桥搭建完毕。
下午四点,伊军三个装甲军通过十座浮桥渡河。迪亚斯亲自指挥第1、3、9装甲军迂回包抄,将苏军西部防线的26集团军拦截成一片又一片。
大量的新兵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场,在恐惧心理下,向莫斯科方向逃窜。包围圈中的苏军,则选择投降。
三个装甲军的威力,足够吞噬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当然,由于华西列夫斯基的努力,大量的反坦克战壕和防御工事群,迟滞了伊军的速度。
想要一一拔掉这些障碍,要花时间。
迪亚斯和奥尔特加决定先抢夺机场,趁夜色建立阵地,等着苏军援军,第二天一锅端了。在第15步兵军的努力下,城东段也成功渡河,第4、第5装甲军越过400多米的伏尔加河,冲向苏军36集团军阵地。
华西列夫斯基严令26集团军向城区退守,可他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因为26集团军司令部被打掉了。
华西列夫斯基接到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实在扛不住,直接给斯塔林发电报,加里宁危机!
北方集团军群的快速,让苏军统帅部措手不及。斯塔林和沙波什尼科夫均认为,华西列夫斯基至少能坚持数天,在即将失守的时候,统帅部再增兵,消耗伊军。
两人都没想到,伊军打法简单粗暴,选择薄弱点突破。
斯塔林没办法,将伊万科夫水库的第3集团军派去支援加里宁,四十公里的距离,一晚上能到。
而在伊军停止进攻后,华西列夫斯基调整兵力,将部队撤到城中心和城区南部,以免被伊军东西切断。
城区南部的公路牢牢掌控在华西列夫斯基手里,能保证援兵和物资到达。他要利用城区的防御工事,继续消耗伊军。
伊军攻击阵地,奥尔特加和迪亚斯分析了侦察报告,觉得死磕不明智,还是要用装甲部队的优势,见缝插针,在众多防御点中找到突破点,不断围剿苏军。加里宁是无法绕过去的,因为公路和铁路线要经过这里,也将成为攻击莫斯科的前哨基地。
两人商议后,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