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
这让斯塔林非常的难受,小小的倭国,竟然敢打苏盟的主意。斯塔林给远东方面军发去电报,让远东方面军依靠防御工事进行还击,并让远东唯一的机械化军发挥优势,在远东平原上跑起来,趁机将倭军赶出龙国东北地区。
苏盟远东方面军还剩下四十万左右,加上抽调的蒙人部队,五十万还是有的,这些兵力,打一个小小的倭国不在话下。
何况,打下龙国东北地区,还能组建一支亲苏盟的军队,让其加入保卫苏盟的战争中。这样的话,苏盟不用费尽心思去拉拢那个顽固不化的光头佬。
不过,斯塔林给罗斯辐发去电报,第一次要求米国加入战争,否则苏盟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很难战斗下去。
斯塔林对守住莫斯科的信心不足,毕竟斯大林格勒失陷后,协约国的南方集团军群将会放开手脚,挥军北上。
即便只有一百万协约国军队从斯大林格勒北上,也会让莫斯科的压力增加数十倍。
华盛顿。
罗斯辐拿着斯塔林的电报,与幕僚及内阁官员商讨如何应对。苏盟丢了斯大林格勒,相当于苏盟核心地带仅剩下莫斯科。
“总统,斯塔林说的没错,如果我们不下场,那苏盟将会战败。”马歇尔是一个主动防御者,在罗斯辐重用他后,他一直努力打造军队,保卫米国的安全。
“协约国从三面包围苏盟莫斯科的防御圈,而且,那位国王和汉斯国元首又增加军队,势必要拿下莫斯科。”
“我们不加入战争,莫斯科失守是必然的,因为协约国没有其他方向的威胁。”
马歇尔知道罗斯辐的打算,过去,他也是这么想的。可随着战争局势发展,马歇尔渐渐改变了想法。
想用苏盟消耗协约国,那必须是一个强大且有潜力的苏盟,退守西伯利亚的苏盟,顶多是一个防守型国家。
而且,苏盟退到西伯利亚,协约国不一定会跟进,在乌拉尔山和中亚构筑一条防线,时不时进行轰炸,光是粮食封锁,就能消灭从西部逃到西伯利亚的大量苏盟人。
“马歇尔将军,此时入战很不理智。”赫尔不同意这样的决策,这样会让米国陷入被动的局面。
米国开战之时,便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