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摩棱斯克一线,拖住苏军西方面军主力。
在林奇国王下达增兵命令后,从高卢地区赶来的伊军第10、11、12步兵军及第10装甲军组成伊班牙-高卢第4集团军,加入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司令官由古铁雷斯兼任,布置到图拉地区,准备对莫斯科作战。
此外,乌兰地区、东波澜地区的汉斯国防卫师将是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预备队,随时可以征调补充。
汉斯国20集团军并入北方集团军群,增强了莫斯科北部的攻击能力。从兵力上来说,北方集团军群算是比较少的,辖伊军第1、2、3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汉斯国第20集团军,两个航空军及汉斯国五百架飞机,辅助兵团有波罗的海三国的五十万人。
波罗的海三国基本上进行总动员,将大部分青年送上前线,为的是打赢战争,瓜分利益。三国士兵恨苏盟人,镇压非常积极,不过,由于阿科斯塔的制约,他们也不敢放肆。
粗略一算,三大集群攻击莫斯科的兵力将近五百万人,飞机多架,坦克约辆(汉斯国装甲师18个,伊班牙-高卢21个,其他为步兵军配置坦克),各种火炮多门。相比开战时,实力更上一层楼。
由于哈尔科夫等工业区被占领,协约国能就近生产弹药,补充比较快。
“巨炮部队会安排北上,但估计要一个两个月才能投入战斗。”布劳希奇对重炮部队很青睐,这种威力,拿来打莫斯科一定很奏效。
“时间足够,只要在冬季前结束莫斯科战争,苏盟失败是必然的。”古铁雷斯依然保持很强的信心。
经情报分析,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一线仅仅剩下200多万人,无论是武器和物资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
等南方集团军群切断伏尔加河,米国的支援就无法到达莫斯科,让苏军失去了一半的希望。
“冬季之前,横扫苏盟乌拉尔上西部地区,让斯塔林跑到西伯利亚挖土豆。”布劳希奇笑道。
倭军在远东发起进攻,虽然打得势均力敌,但拖住苏军远东方面军主力,也加大消耗苏军的战略资源。
“斯塔林要是一直坚持下去,估计没机会,我们封住了陆地和天空,他的指挥部往哪里走?”保卢斯作为参谋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