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聘礼动长安(3/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十八斤;精盐,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另有各色礼物无数。”

    有人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些最少价值六七万贯。

    要知道很多权贵或小世家,全部家产都没这么多。

    大唐每年国库才两百多万贯税赋,那可是三百多州,这些聘礼相当于十来个州一年赋税了。

    要不李世民怎么那么郁闷呢。

    如果自己有了这么多钱,皇家也可以大大松口气,也不用过得这么紧巴巴的。

    这个秦叔宝,挖朕的墙脚。

    纳征风波渐渐平息,孟南柯又在不久后前去请期,双方定下了日子,就在腊月初八。

    自此,孟南柯除了没事到处查看一下自己的产业,就在许家村新建的学堂教孩子读书。

    现在跟着他上课的,除了四五百个孩子,还有几十个读书人。

    这些孩子,有许家村的,有家兵亲卫的,有食邑的。

    而这几十个读书人,大多是家里稍微有点小钱,又不是世家豪门的普通百姓,最多是个有几百上千亩地的小地主。

    虽说读过书,可家里又不是书香世家,因此所学知识其实不多。也就是认识字,学过几本儒学书籍罢了。

    又没有门路,很难做官的。

    听说这里有孟县伯教学,开始有几个人过来想交流探讨,被孟南柯的学识震惊到了,就留下来从头开始跟着学习。

    后来消息传开了,逐渐来了几十个读书人,甚至最远的,是江南那边的人。

    这些人有一定基础,学习的比较快,偶尔孟南柯也给他们几个自己编写的小册子让他们自学。

    如今他们这几十个人,大概有了后世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水平了。

    孟南柯有时候有事,就会安排几个学习的比较快的,教孩子们。

    而这些孩子们,都把教家人读书识字这个习惯,都延续下来。

    如今,表面上孟南柯就教几百个孩子,其实是几百个家庭。

    算起来,至少有近两千人,都有了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了。

    如果是后世,小学三年级估计就是比文盲强那么一点点。

    可是这是大唐,这个水平,在这里已经算中下层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