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马周的建言(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筑坝蓄水,以保证各地的田地都可以旱涝保收。”

    孟南柯拿着马周写的建言献策,一边看着,一边听他说。

    “另外还有工业和商业。

    如今大唐建立起很多工坊,这些工坊招收了很多工人,工人做工,赚取工钱,增加收入,让家庭更加富裕。

    工坊生产各种商品,让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更加丰富。

    商品增多,就需要售卖,商人流通南北,让商业更加繁荣,为朝廷缴纳了无数商税。

    有了这些商税,朝廷就可以为百姓做许多事,大唐的发展会更加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但是工商业发展也有些不足之处。

    如今这些工坊大多数建在长安,或是各大城市,而那些下面的偏远县城和乡里,是很少有工坊的。

    而最穷困的百姓,却恰恰是在这些偏远的县城和乡里。

    他们单单依靠那点田地,能吃饱穿暖已是不易,至于过上富足的生活,还是很难的。

    如果他们能够像其他大城市的百姓一样,可以去工坊做工,家里多些收入,必定会改善他们的状况。

    因此,以后大唐还要大力发展工商,并且鼓励那些工坊主,尽量到一些比较偏远地区,去建立自己的工坊。

    偏远地区的土地价格低,工钱也比繁华的大城市低很多,这样的话,工坊主所需成本将大大减少,他们也能获得更大的好处。

    而那些地区的百姓也可以做工,多赚点钱贴补家用。

    当地的官府也能减轻压力,朝廷也可以更加稳定民心,减少祸乱动荡。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孟南柯轻轻点点头,示意马周继续说下去。

    “至于文教,这几年发展的很好。

    以前只有世家大族,和豪门权贵之家,才可以读书识字,普通百姓想要读书,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知识书籍被限制在一个圈子里,以至于文教发展极其缓慢。

    而这些年,孟院长在大唐很多地方都成立了书院,很多寒门子弟,可以读书识字,明辨事理,文教开始逐渐大兴。

    不过和工坊的情况差不多,这些书院都是在大城市,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书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