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都不差了,仅仅比不上八旗马军。
淮军名义上一个月发银三两三钱,但淮军一年就发9个月军饷,加上米,一年也就三十二三两。
“一个人三十两,五千人十五万两……”
汤潇逸摸了摸下巴,皱着眉头飞快计算着,
“一人一年吃三石粮食,48两,5000人就是两万四千两,还得吃菜……让他们自己种菜,肉就自己养猪能省一点,加上衣服……”
“大人!账不是这么算的。”徐希颜瞪着眼和刘一鸣对视一眼,然后紧急叫停刘一鸣的算账。
“也不是养不起,就是挺耽搁事儿的,怎么了?”汤潇逸算完,一年二十万两养兵费用差不多。
这个数额让他咋舌,他原以为清国养兵会便宜一些呢。
“大人,您已经发了米了,不用一年三石粮,另外菜金也是从他们俸禄里扣。”
“而且招不了五千人,提督大人直接统领的都没这么多呢,先挑800正兵,等咱们扎营了,可以继续增加一些人手,但太多了,容易引人注意。”
徐希颜也不奇怪汤潇逸为什么要练兵。
这年代,除了地方官,其他谁不想染指兵权呀?
别以为长毛之乱解决了,清国就拿不到军功了。清国一大特色,遍地义军。
各种起义遍布各个行省,各个阶级,各个年代。
另外还有多如牛毛的山贼土匪。
有想法的人,都会剿匪或者镇压义军,给自己的顶子染成红色。
例如淮军,起家是长毛时期,但大发展是镇压捻军的时候。
另外,那个大官,没点自己的班底呀?那,脏活累活谁干?
不过一次五千,都可以横扫一个行省了,毕竟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是废物,这个数量太夸张了。
“大人,要练兵,兵甲也得备齐,洋枪不能少,枪炮能靠上面拨,但大多老旧,不堪用的。”
“购枪的话,外购一支枪少则十两,多则二三十两银子,枪弹更贵,多达千发数十两。内购更贵。”
“八百人,最少购枪一千支,留二百支备用。”
“炮的话,一门老式格鲁森37毫米小炮售价近400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