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表面硬化装甲(3/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蒸汽机的轰鸣,加热炉的闸门被拉开,连接加热炉的鼓风机还在惯性下旋转,巨大的火苗从炉中窜出来。

    火苗逐渐变小,直到消失后,工人才上前挂上吊钩,把1200c烧了两个星期,表面被碳包裹的钢板从中吊出来,将其放在传送带上。

    传送带从两个池子上方通过,一个池子装的是冷却油,一个池子装的是冷却水。

    随着技工摁下开关,池子上方一排排铜制喷头开始喷油或者水,传送带也开始运作。

    高压冷却油冲散了表面的木炭和四周的其他材料,直接接触通红的钢板。

    完成淬火后,还没完,又塞进炉子,这次是低温退火。

    加热均匀,等待其自然冷却。

    厚重的钢板在这个步骤操作时耗时也不短,好在这块钢板仅有五厘米厚,速度并不慢。

    等自然冷却完成后,得到了一块表面粗糙、厚度略微不均匀的,表面硬化装甲!

    “把这两块重锻一下,低温锻造,分别削减10、15的厚度,然后和这块放在一起,测试一下抗弹效果。”

    汤潇逸轻轻敲击着装甲钢,这就是英版哈维装甲钢。

    采用特莱西德喷淋淬火法,只需要使用普通钢板,就能达到哈维镍钢的抗弹强度。

    而且还能冷锻降低10-15的厚度,不影响抗弹能力。

    作为第一种表面硬化装甲,此时的哈维钢刚刚诞生,甚至还没有被正式应用。

    汤潇逸直接拿的成熟品哈维钢,1单位等同于两单位锻铁装甲。

    当然,最重要的是,原材料普通且容易获得。

    原版哈维用镍钢,不说成本了,关键是清国没有。

    至于钢板,虽然没有大型钢铁企业,但是各个厂自己的小炼铁厂炼钢厂,还是有所产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