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又出新产品(3/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谷氨酸钠的晶体,并发现这种钠盐就有高浓度的鲜味;一九零九年日本开始生产以谷氨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味之素”并出售,这才有了后世的味精。

    味精的生产主要有化学合成法、水解法与发酵法三种。化学合成法现阶段不易实现,而且合成法副产品不易完全分离。水解法的大概需要四十吨的粮食才能出一吨味精,成本比较高。只有发酵法是比较适合现阶段要求的,张志明自己已经实验了几天,效果不错。发酵法就是用粮食发酵,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水解为葡萄糖,再加入能产生谷氨酸的菌群,细菌会把营养物质发酵成谷氨酸,最后在谷氨酸中加入口碱(又称纯碱,属于矿物,自古以来一直在用)生成谷氨酸钠,就是味精。

    鸡精是味精的升级版,它不仅保留了味精的鲜味,还增添了更多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鸡精是通过将核苷酸盐、食盐、香辛料等多种成分与味精融合而制成的。这些成分的组合使得鸡精具有独特的味道和香气。

    鸡精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首先,需要准备新鲜的鸡肉(或其他动物肉类)和骨头,并将其洗净。然后,将肉和骨头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食盐,煮至熟透。接下来,将煮熟的肉和骨头捞出,晾干并切成小块。接着,使用器械将肉和骨头搅碎研磨成细粉末状。此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辛香料来增添香气。

    完成上述步骤后,将粉末与水、味精以及其他食用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这个过程需要仔细搅拌,确保各种成分充分融合。最后,将混合物放入干燥设备中,去除多余的水分,使其成为干燥的颗粒状鸡精。

    鸡精作为一种调味料,广泛应用于烹饪中。它可以提升菜肴的鲜味和口感,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无论是炒菜、煮汤还是调味酱料,鸡精都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此外,鸡精也被认为比味精更健康,因为它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

    肥皂的生产就更简单,在化学上来说就是皂化反应,其实就是油脂和火碱(或纯碱)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其实肥皂的雏形在我国宋代就有了,当时被称为“胰子”,主要原料是猪的胰脏,将其和板油、碱捣一捣,晒干后就制成了。张志明要做的是改进它,让皂化反应更充分,去污能力更强,再在其中加入香料使其芬芳好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