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决议搁置北伐,全力发展国内之后,蜀汉迎来了一段积极休养生息与筹备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里,蜀汉上下一心,致力于恢复国力、整顿内政,为未来的北伐大业夯实基础。
洛川在辅佐刘禅的过程中,愈发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年轻将领对于蜀汉未来的生死攸关性。一日,洛川怀揣着满心的忧虑与期待,进宫面见刘备。踏入宫殿,他神色庄重,脚步匆匆,难掩内心的几分急切。
“陛下,如今我军因黄忠将军的离去,痛失一员猛将,这对我军士气与战力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但当下最为紧迫的,是解决将领青黄不接这一严峻问题。”
洛川微微躬身,身姿挺拔却又带着敬意,目光坚定地直视着刘备,眼中透露出对蜀汉未来的深切担忧,“长此以往,不要说未来的北伐大业,就连日常的国防安全,我军都可能力不从心,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
刘备听闻此言,原本就凝重的眉头瞬间紧锁,脸上的忧虑之色愈发浓重。他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亦为此事辗转反侧、忧心忡忡。你可有良策,能解朕这燃眉之急?”
洛川听闻,心中一振,向前一步,声音沉稳且充满自信:“陛下,臣提议设立演武堂,将其打造成专门培养年轻将领的摇篮。演武堂内,不仅要传授精湛的实战技巧,更要着重培养将领们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与临危不乱的指挥能力。”
说到此处,他稍作停顿,目光中闪过一丝对赵云的敬重,“同时,需邀请军中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将担任老师,为年轻一代倾囊传授宝贵经验。臣认为,赵云将军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且为人正直,在军中威望如泰山般不可撼动,由他担任演武堂的首席老师,最为合适。”
刘备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同的光芒:“子龙确实是不二人选,他跟随朕多年,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平日里,他又极为耐心,对待下属如同兄长一般。有他教导那些年轻将领,朕放心。可这演武堂的学员,你打算如何挑选?”
洛川早有准备,不假思索地立即回道:“陛下,首先可挑选五虎将的子弟进入演武堂学习。他们自幼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耳濡目染,对军事有着天然浓厚的兴趣与天赋。而且,父辈们的荣耀与传承,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