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第一个是历史的层面,越原始的部落越相信‘万物有灵’,无论是大树还是石头,无论是水还是火,只看外形的确不同,可在想象力的联系下,本质上也跟人一样,拥有生命,是有思想有意识的……这个现象是全世界都一致的,塑造了早期宗教的样子,一般我们称万物有灵的宗教为萨满教。”
“第二个,就是是稚子心理学的层面,我们的四至八岁的小朋友,会把周围一切事物当作活的东西,比如把玩具当成有生命的,比如跟一颗树对话,认为家里的宠物跟自己一样有思想,甚至为了确认父母和自己的相同,而问出充满乐趣的问题。”
“孩子们认为万物跟他一样是具有感知能力的,就比如我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国宝熊猫,我有一个熊猫玩偶,我只有他在我的床上我才睡得着,他会在我睡着的时候保护我,是我最好的朋友,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他,我还有一张卡片,画着我最喜欢的女孩图画,那就涉及到了其他方面的心理……总之,一直到十一二岁,我都还有泛灵论的思维习惯,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在注视着我,但现在看来,这其实是搞不清事物之间的因果和逻辑关系造成的,早期智力,在空闲时间里,所能做的想象,应该差不多这个程度。”
“人类为什么搞祭祀也是这个原因,我觉得我要吃喝,那么老天爷也要吃喝,老天爷是什么不知道,但是肯定有灵,把我喜欢的东西献给看不见的老天爷,老天爷就会保护我。”
“仔细去想泛灵论会发现,人类把所有一切的事物都想象成了人感受世界的样子,这或许就是人性的雏形。万物拟人,人包容万物,目前很多人,很多贴标签的思路都还没有超越这个思维模式呢。如果成年人有泛灵思想,就会很容易推卸责任,会被认知世界还停留在那幼稚的儿童时期,举个例子,如果走在路上被石头绊一下,扭到脚,抓起石头要砸个粉碎以求报复的。然后解气且认为破坏了它,它会有所损失的。给宠物穿衣服的,因为伤害到花花草草内疚的,希望自己的作品有灵魂的,给植物或者器物取名字的,不是命名以区别,而是从内心里,就是相信它独特,甚至那些电子设备,比如手机,摔在了地上都要说声对不起的,以上种种,把事物拟人化的,都是泛灵论的遗留……那,会有什么好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