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秦皇赢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朝堂下的群臣,缓缓开口道:“沅陵之地,百姓质朴却未得教化,朕欲派儒生前往,以传我大秦之文化礼仪。”
此言一出,朝堂之下顿时有了动静。
关西官员们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名叫赵永的官员率先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举荐关西的儒生。关西之地,儒学昌盛,诸多儒生自幼研习经典,品德高尚且学识渊博,必能胜任教化沅陵百姓之重任。”
话音未落,关东官员这边也不甘示弱。崔氏家族的一位官员崔文站了出来,行礼后说道:“陛下,关东儒生亦不逊色。关东文风盛行,儒生们思想开明,善于变通,定能将大秦的文化礼仪以一种更贴合沅陵百姓的方式传播开来。”
赢复静静地听着两方的举荐,心中思索着朝堂的局势。他深知关西和关东官员之间的微妙平衡关系,这关系到朝堂的稳定与大秦的长治久安。
他的目光在两方官员身上来回游移,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片刻之后,赢复缓缓开口:“朕决定,派关西的儒生前往沅陵。”
这一决定让关西官员们面露喜色,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而关东官员们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也不敢表露太多不满,只能默默接受。
赢复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偶然。他心里明白,朝堂要保持平衡,不能让某一方过于得势。关西儒生前往沅陵,既可以体现出他对关西地区的重视,也不至于让关东官员们觉得完全被忽视。
他在努力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每一步都需要谨慎……
散朝之后,赢复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着太子赢安日常学习和处理事务的宫殿走去。
阳光洒在他略显沧桑的脸上,那上面刻着岁月和权力留下的痕迹,毕竟他已经四十九岁了,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
赢安所在的宫殿里,弥漫着一股静谧而又庄重的气息。赢安正专注地看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报,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治理之道。
他的侧脸有着赢氏一族特有的坚毅轮廓,虽然年轻,却已经开始显露出一种王者的气度。
赢复悄然走进宫殿,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赢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