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也信奉起儒学。
此时,已经六十九岁高龄的文臣廖显芳缓缓出列,他那满头白发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银光,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却依然透着坚定与睿智。
廖显芳微微躬身,声音略带沙哑却十分沉稳地请求道:“陛下,微臣恳请陛下下旨,让鲁郡太守在鲁郡举行祭孔之举。”
廖显芳接着阐述自己的想法:“陛下,如今大秦的稳定离不开儒家士人的努力,尤其是在教化蛮夷方面,儒家士人真的是付出了很多。通过祭孔,大秦可以向天下儒家士人表达自己的善意。”
廖显芳站在那里,身形虽略显佝偻,但那股忠诚与执着却令人动容。
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微微颔首,他那威严的面容上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他的目光在廖显芳身上停留片刻,心中暗自思忖,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祭孔之举不仅能够彰显大秦对儒家的尊重,更能进一步拉拢儒家士人的心,让他们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大秦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在朝堂上,群臣们也纷纷点头,表示对廖显芳这个提议的认可。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祭孔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嬴安扫视了一眼朝堂,见没有其他事情再被提出,便缓缓抬手,声音低沉地宣布散朝。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大臣们纷纷行礼,而后有序地退去。
不久之后,原本喧闹而充满人气的大殿变得空旷寂静,嬴安静静地坐在龙椅上,一种孤寂之感如同潮水般向他涌来。
嬴安看着空荡的大殿,只觉得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弃在了这一方冰冷的空间里。
刚登上皇位的嬴安,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大秦稳定统治的巨大责任。为了这个目标,他必须要尽量团结大秦各阶层的人。
商人,他们掌握着财富,是大秦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勋贵,他们是大秦的开国功臣及其后裔,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士族,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豪强,他们在地方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势力;百姓,他们是大秦的根基,是整个帝国赖以生存的土壤。
这些阶层的力量就像是大秦这座大厦的一根根支柱,任何一根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大厦的倾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