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道,“如此简单的平叛之事,竟然让那叛贼临死前说出这等诛心的言论!他到底是如何办事的?”
文臣江革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此事确实棘手。安东伯怕是也未曾料到乌桓人会使出这般阴谋手段。”
文臣龙方等也附和道:“陛下,这乌桓人的变化实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如今这等诛心言论一出,要想消除影响可不容易。”
武将耿秉皱着眉头说:“陛下,末将也头疼啊!谁能想到乌桓人如今变得如此狡诈了……”
秦皇嬴安眉头紧锁,思考良久后下旨:“传朕旨意,让辽东军将领晁继照驻守山海关,安东伯刘不韦率领安东军进驻东廷都护府的金城。希望他们能在新的驻地好好反省,莫要再生事端!”
白玉奴领命而去。大秦朝堂上的君臣们依旧愁容满面。他们深知,嬴思复的言论就像一颗种子,已经种下,要想彻底消除它,恐怕很难……
数日后,一种不知来源的谶纬开始在咸阳城中悄然流传。
“乌桓之人,秦裔之身,牧武之灵,虽亡于矢,其怨难息。
安东犯上,秦祚有殃,乱起于内,祸将临堂,中原大乱。”
谶纬的话语在咸阳的大街小巷里传播开来。在阴暗的巷子里,两个穿着破旧衣衫的百姓小声嘀咕着。
“你听说这谶纬了吗?这到底是啥意思啊?”一个百姓满脸疑惑地问道。
另一个百姓压低声音说:“我也不太明白,但感觉像是和之前乌桓叛乱那事儿有关呢!好像在说大秦要有灾祸了……”
而在士族的书院里,那些文人士族们也在讨论着。一位年轻的学子皱着眉头说:“这谶纬看似乎是说大秦会因为内部的叛乱而遭受灾祸,就像那乌桓叛乱引出的事端一样……”
一位老学究则说道:“此谶纬不可全信,然亦不可忽视,恐有心之人借此蛊惑人心啊!”
于此同时,秦皇嬴安在宫中也听闻了谶纬,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心中满是忧虑。
未知来源的谶纬就像一片乌云,笼罩在嬴安和大秦帝国的心头,久久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