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处处掣肘,奸佞小人当道,把持朝政,致使援兵迟迟不至。我们在前方苦苦支撑,以寡敌众,最终险些全军覆没。那惨烈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冯坤这条命,几乎是从鬼门关的边缘拼死挣扎着捡回来的。”
说到此处,冯坤的眼中猛地闪过一丝愤怒与悲哀交织的光芒:“再反观太子李贤,他本就是李氏江山名正言顺的正统继承人,他天生就拥有着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与非凡智慧。他的心中时刻装着天下的黎民百姓,他所施行的一系列仁政早已如春风化雨般在民间广为传颂。在他治理的地方,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丰衣足食,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他大力减免赋税,积极鼓励农桑,亲自督导兴修水利,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农田年年丰收,仓廪充实,百姓们再也不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他尤为重视教育,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广建学府,让无数出身贫寒的子弟都有了求知上进、改变命运的宝贵机会,也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育出众多贤能之才。他公正严明地执法,绝不姑息纵容,坚决严惩贪官污吏,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清,清正廉洁之风盛行,百姓们从此不再遭受苛政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之苦。这样心怀天下、德才兼备的君主,才是大乾国之福,才是百姓们日思夜盼、翘首以望的贤明之主啊。”
陈平静静地听着冯坤的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往昔与李贤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李贤当年那令人动容的慷慨相助,又联想到如今朝廷对自己毫不留情的逼迫,内心陷入了一场极为激烈的挣扎与痛苦的抉择之中。
冯坤敏锐地察觉到了陈平内心的波动,他趁热打铁,言辞更加恳切:“陈平兄,你若是继续盲目地听从朝廷诏令,执迷不悟地与李贤为敌,那便是助纣为虐,违背天理良心之举啊。你难道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大乾国在女帝的昏庸无道统治下逐渐走向衰败与灭亡吗?倘若你能与我齐心协力,一同说服其他将领,共同加入李贤的正义之师,携手推翻女帝那不仁不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公正太平、海晏河清的盛世王朝,那你我必将名垂青史,成为大乾国流芳千古的功臣,受到后世子孙的敬仰与传颂。”
陈平缓缓地在屋内踱步,眉头紧紧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