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和受损程度,制定详细且切实可行的修缮计划。他亲自指挥工匠们搬运砖石,教导他们如何修补墙体,确保每一处修缮都坚固耐用。在他的带动下,城墙边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匠们日夜劳作,他们的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块砖石的堆砌,每一寸墙体的修复,都仿佛在诉说着河东道复苏的希望。
与此同时,程务挺并未忘记皇帝关于城防火炮部署的嘱托。他在勘察城池的过程中,便开始留意适合架设火炮的位置。他深知,火炮的合理部署不仅能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更是一种强大的威慑,让潜在的敌人不敢轻易进犯。他与军中精通火炮的将领一同商讨,根据城池的地形、周边环境以及敌军可能的进攻方向,制定了详细的火炮部署方案。
在一座名为安陵的城池,程务挺发现其北面临近一条宽阔的官道,地势较为平坦,是敌军可能大规模进攻的方向。于是,他决定在北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便修建一座坚固的火炮炮台。炮台由厚实的砖石砌成,内部空间宽敞,既能容纳火炮,又能为炮手提供掩护。为了确保火炮能够灵活转动,攻击不同方向的目标,程务挺还让人在炮台上安装了特制的旋转装置。
在火炮的搬运与安装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火炮体型巨大,重量惊人,搬运起来极为不易。程务挺亲自指挥,组织了大量的民夫和士兵,利用滚木、绳索等工具,一点点将火炮移动到指定位置。安装时,他又要求工匠们务必精确校准火炮的角度,确保其射程和精度。经过数日的努力,安陵城的北城墙上,一门门火炮整齐排列,炮口威严地指向北方,仿佛随时准备发出怒吼,击退来犯之敌。
对于整治贪官,程务挺更是毫不留情。他深知,贪官污吏就如同毒瘤,若不彻底铲除,河东道便难以真正恢复元气。于是,他乔装打扮,深入民间,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穿梭于大街小巷、集市村落,与百姓们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疾苦,收集贪官污吏的种种劣迹。在这个过程中,他听到了无数令人痛心疾首的故事:有的百姓辛苦劳作一年,却被贪官以各种名目搜刮得颗粒无收;有的人家为了讨回公道,却被贪官勾结的恶霸打得遍体鳞伤。程务挺将这些一一记录下来,心中的怒火越燃越旺。很快,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他果断出手,一批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