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霍骁深施一礼,拱手道:
“孔明先生大才,霍骁钦佩不已!先生既有经天纬地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霍骁斗胆,再代我家皇叔,请先生出山相助!”
诸葛亮似有所意动,却在思索片刻之后,依旧说道:
“有徐元直书信在此,又有雪筠姑娘引荐,亮亦听闻皇叔仁义着于四海,乃天下英主。但有徐元直这等大才相助,料皇叔大业得成不远矣!亮年轻德薄,才疏学浅,不堪皇叔大任,请霍将军代为告罪,请皇叔另请高明!”
孔明此时未及弱冠,比原本历史上三顾茅庐的出山时间,已是早了整整八年!
不过在霍骁想来,孔明这等惊才绝艳的绝代军师,完全没必要在这隆中草庐白白蹉跎岁月,若能及早汇聚如他这般天下英杰,主公刘皇叔再兴季汉的梦想,岂非更加顺遂可期?
霍骁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孔明先生学识渊博,霍骁远不及先生见识广博。我年少时,却曾听闻一个故事,想与先生探讨一二!”
孔明听出霍骁似乎别有深意,不由轻摇羽扇,微笑道:“亮愿闻其详。”
“在距我大汉西域甚为遥远之地,有过三个国家,其中一最为弱小国度名为黍国。”
霍骁侃侃而谈,似在述说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不仅诸葛亮,连黄月英,以及霍骁身旁的雪筠,也在静静聆听。
说到黍国国君,为报盟国背叛,义弟惨死之仇,率倾国之兵前往讨伐,却兵败如山倒,几乎葬送一生基业。
最终,其将年幼的太子托付于丞相,留下一句“若太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便在悔恨中离世。
这位丞相感念国君知遇之恩,依旧忠心耿耿,事必躬亲辅助幼主,誓与另外两国抗争到底。
雪筠听到此处,不禁说道:“黍国国君,竟对一臣子如此信任,如此君臣相得,真是古之未有!”
诸葛亮听到此处,已是神色凝重。
待霍骁说到,这位丞相为完成先君夙愿,不顾国力差距,执意“逆天而行”,相继五次北伐,征讨北方敌国,最终屡败屡战,直至天不假年,病逝于第五次北伐征途,举国哀悼。
雪筠,黄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