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青草妒春袍,千骑卷荒漠(下)(1/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夏末秋初。

    律庆的千骑初步成军。

    这一日,他带着千骑奔驰在大湖东边的荒漠上。

    他在进行“曼古歹”训练。

    虽然有了千骑,在帝国西北边境也算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了,但面对随后会大量到来的粘八葛人、克烈人依旧不够看,更不用说高昌回鹘、辽军了,至于蒙古大军连想都不用想。

    故此,除了为这支军队加强武器装备,更需要找到合适的战术。

    后来蒙古人闻名于世的“曼古歹”战术自然被他提前演练了起来,这个战术蒙古人是不会在对付塔塔尔人、克烈人、粘八葛人中出现的,但在对付金军中则会初露锋芒。

    西征时,在跟甲胄俱全的花拉子模人、波斯人、欧洲人作战时更是大显神威。

    他的军队是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得来的,每日都是巨量的消耗,显然不能这样平白消耗掉了,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利用己方马匹的速度和耐力优势,利用箭术不断消耗对方,等到对面精疲力尽时再发出致命一击才是上策。

    刘符离带着七百骑扮成敌军,律庆亲自带着三百骑对其进行进攻。

    律庆三百骑都是清一色的速度、力量、耐力兼具的花拉子模马、昭苏马,刘符离七百骑则是普通的蒙古马。

    两军逐渐接近,抵近一百米时律庆带头发了一支抛箭,这是一支响箭,带着清啸奔向刘符离军,箭头自然是没有的,都包裹着布头。

    另外三百骑如法炮制,然后扭转马头向后跑,等到刘符离军追近后又扭身射出一轮抛箭。

    若是真的敌人,见到这一幕肯定是勃然大怒,多半会提高马速以追上对方,此时律庆部胯下的战马速度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于是一轮又一轮扭身抛箭就会对追兵进行大量杀伤。

    此时的关键就是对双方距离的把握,带兵的将领就很重要了。

    一般来说,连续射击五轮后大部分人都会双臂酸麻,此时就不能强忍着继续抛射了,只能策马向前奔,利用速度优势拉开与敌人之间的距离。

    无论是昭苏马还是花拉子模马都是漠北草原、钦察草原的土产马(蒙古马)与阿拉伯马的混血后代,肩高普遍在一米五以上,速度优势就不用说了,耐力堪比蒙古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