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赵高的心思(2/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信,这份自信源自于其内心深处的成竹在胸。

    想当年,嬴政以气吞山河之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成就千古传奇霸业,又怎会惧怕区区一个李文浩携款潜逃呢?

    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秦始皇阅人无数,眼光独到精准。

    自从那日李文浩在朝堂之上展现出的非凡风姿与赤胆忠心后,他便深知此人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

    就这样,二人一同抵达了国库所在之地。

    李文浩并未与赵高过多寒暄,只因在他眼中,赵高已然成为一具尸体了。

    不过,抱有如此想法者并非仅有李文浩一人。

    此刻,赵高心中同样暗自思忖:“此人断不可留,否则胡亥公子若要登上大统之位必将困难重重。”

    原来,赵高之所以胆敢策划扶持胡亥继承皇位,其中最为关键的倚仗便是丞相李斯。

    李斯身为朝廷重臣,资历深厚,在朝中积累下广泛的人脉资源,无疑是助力胡亥成功登顶的核心力量。

    在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历史长河之中,李斯曾自视甚高,满心以为凭借自身的权谋与智慧能够将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

    然而,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最终的结局令人瞠目结舌。

    李斯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地掌控局势,反倒落得个满门被诛的凄惨下场,实在是令人不胜唏嘘。

    话说这李斯之子李文浩,本是赵高一心想要拉拢的对象。

    但通过对李文浩平日言行举止的观察,诸多蛛丝马迹皆表明,赵高发现此人乃是心怀家国天下的忠义之士。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当这样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之人知道赵高的阴谋之后,会不会和他勾结在一起谋权篡位呢

    答案是不会的。

    平心而论,如果当初的扶苏并非那般优柔寡断、懦弱无能,而是拥有如唐太宗李世民一般的果敢决绝和雄心壮志,敢于发动一场类似玄武门之变的政变来夺取政权,那么强大的大秦帝国又怎会如此迅速地走向灭亡呢?

    说到底,扶苏终究还是太过怯懦胆小,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窝囊废!

    倘若换做是读者老爷,手中握有百万雄兵以及威震天下的蒙恬大将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