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抵达夷陵(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荡。

    为什么是五万?

    范阳在此番出征之前,找到刘备,并提出将大部队数十万军,驻扎在秭归的想法。

    刘备开始并不解其意,范阳解释道,兵力越多,往往越是麻烦。

    五万人每天所需的粮草,和十万二十万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大部队全部出动,粮草消耗巨大不说,进兵速度也一样缓慢。

    留守主要兵力在秭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当然,这并不是范阳的主要理由,都是他安抚刘备,精心构思的话术。

    真话如果随意出口,往往是很伤人的。

    其实范阳认为,每个人带兵的能力是有限的。

    有的将领只能带一万兵,有的能带两万。

    像刘备这种带兵几十年的,也只能带五万兵。

    带多了是会出问题的。

    孙权也只能带五万左右,带十万就驾驭不了了。

    曹操能带十万,带二十万大军下江南,也出问题了。

    诸葛亮能带十万,但也只是十万,再多……也没有啊。

    不过诸葛亮是受限于季汉的国力弱小,如果将他放在曹魏的阵营,应该可以带二十万。

    丞相治军,可是很有一套的。

    至于带五十万,一百万……

    那就只有兵仙韩信了。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范阳能带多少兵?

    他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就目前他的能力来说,也只能带五百兵。

    所以范阳才创建了“战天纵队”,这是他对自己当下能力评估后,做出的决定。

    与此同时,孙桓和朱然也领兵抵达了夷道,在夷道驻扎半日后,北上宜昌,也就是夷陵。

    ……

    三日后,大军抵达夷陵,刘备下令安营扎寨。

    熟悉夷陵的地形的都知道,长江沿岸一带地势平缓,刘备此刻就将军队驻扎在了这儿。

    刘备的身后,就是高山密林,“前世”的刘备正是因为把军队驻扎在了山谷密林之中避暑,连下四十余营。

    这才被陆逊抓住机会,用火攻取胜,逐一击破。

    就在刘备刚刚驻扎夷陵的第二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